第54章(第2/5页)

早上赚了六十,下午赚了四十,总共到手一百,抛去成本有七八十左右的利润。

再看占据地理优势的服装店老板,数钱已经数到手抽筋,店里服装也卖得七七八八,不比他们昨天差。

商家们沾沾自喜,收工后大肆商议最近要囤多少多少货。

乔露听着,只觉得好笑。

囤吧,多囤点,把现金全部换成货,看你们多久才能赚回本。

午饭是在附近买来吃的,今天因为要出去很久,把乔安也带来了,小家伙不乖不闹,有客人的时候就规规矩矩坐在一边不吭声,要么写写字,要么看看书。

等乔露这边不忙了,才像牛皮糖一样地缠着妈妈讲故事。

徐海州这人心真的挺细,分明昨天回来吃了顿饭就上县城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找了候才军一趟,下午收摊的时候候才军过来帮她拉货,说是徐海州的嘱托。

乔露万分感激。

这是自喜宴以后,第一次见到候才军。

面容瞧着比之前要沧桑一些,看来严打对他的打击挺重,不过之前攒到的钱也足够让他过得滋润,偏生他不是个能安生的主儿,思虑一多,难免焦虑。

“行,弟妹,就给你送到这儿了,我走了,明天早上八点过来接你。”解开货绳,把货给她拎进屋,抹了把汗便潇洒离去。

乔露喊住人:“侯大哥!进来喝口水再走吧。”

扛着一大包货骑行一个小时够累的,都到家了连口水都不给人喝,那多不好意思。

候才军毫不在意地摆摆手,揉了揉乔安的脑袋,长腿一迈,便跨上自行车走了。

“不喝了,家里有事儿!”他走得急,给乔露劝说的时间也不留。

“安安,快跟叔叔说再见。”

“叔叔再见!叔叔慢走!叔叔路上注意安全!”这小不点,还会举一反三

侯才军单手握车把手,另一只抬起来挥了挥,没一会儿的工夫便驶离了紫苑街。

牵着儿子往屋里走,小家伙忽然扬起脑袋,来了句:“妈妈,叔叔是谁呀?”

乔露哭笑不得,人都喊完了结果这家伙还不知道刚刚在跟谁打招呼。

“你忘啦?他就是上回喝喜酒见到的叔叔呀,是爸爸的朋友。”

“我忘记了。”乔安挠挠头,又问:“妈妈,爸爸呢,爸爸今天又不回家吗?”

“爸爸去进货了呀,过几天就回来了。”走进厨房系围裙,准备做碗饭了。

菜是早上在白云街买的,那块街区靠近郊区,时常有挑着扁担进城卖菜的农民。

“那好吧,我会想他的。”

徐海州不在,乔露懒得出门买肉,晚上简单地炒了一叠莴笋丝,加一叠韭芽炒蛋,难得没有肉,乔安仍然吃得有滋有味。

吃完饭还不到六点钟,小孩子们早早地就徘徊在徐家屋门口了。

吴桂芳的女儿胡方霞是内院里年纪最大的孩子,看得懂时针分针,眼睛时刻紧盯徐家堂屋墙壁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六点钟一到,立马提醒道:“乔安!六点钟到了!”

乔安一个激灵,咚咚咚跑进屋找乔露:“妈妈!六点到啦!我们可以开电视机吗!”

伏案在缝纫机前做衣服的乔露抬头,笑道:“可以啊,你知道怎么开吗?”

小家伙摇头,“我不会。”

放下手里活计,乔露给他演示了一遍,又让他自己试了一遍。

“会了吗?”

乔安重重点头:“嗯!妈妈我会了,很简单的!”

电视机打开后,院儿里的小孩子们一窝蜂地端着小板凳冲进来,大人们不落其后,紧跟其上。

“呀,乔露,还在做衣裳呢,电视马上开始了,快过来看呀!”陈婶儿招呼她道。

乔露头也没抬地笑了一下:“不用了,你们看吧,我做会儿衣服。”

黑白的老电视剧乔露真没什么兴趣,不如做衣服来得有趣。

内院下至三四岁的孩子,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也就是刘晓红的婆婆,全都到齐了,聚精会神地望着电视机屏幕,生怕错过一分一秒的画面。

嘻嘻哈哈,好不热闹,也就这时候大伙儿的心是齐的,你道一句我说一下,气氛正正好。

临走时热情地冲乔露招手,感谢她。

“蹭你们家电视怪不好意思的。”吴桂芳端着板凳,说了一句。

“没什么,一个人看也是看,一群人看还是看。”再说了,现在的电视又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也就傍晚这点时间,看完人家就走了,这有什么大不了。

况且人多还热闹,大家一块儿讨论剧情不也挺有意思的吗,看看自家儿子脸上的笑容,乔露是真一点也不介意大家来家里蹭电视看。

昨天晚上小家伙还跟她说,因为邀请了小朋友们来家里看电视而感到骄傲呢。

……

今天晚上乔安又可以和妈妈睡觉,兴奋到九点钟都没有困意,问妈她还能不能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