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积善人家(第2/3页)

有了线,心灵手巧的小姐姐们很快就有了各种想法,雅琦都混在其中,给胤禛勾织了一双奇丑无比的羊毛袜。

胤禛也不嫌丑,更不嫌扎,直接穿在脚上,结果差点儿热出了疹子。

还是胤礽瞧着不对,看四弟才走了几步,就大汗淋漓,忙清了太医,这才找出原因。

胤礽摸着还带着膻味的羊毛线,思索了一下,让人用最细的羊绒毛给宫里的康熙做了一个棉背心,美其名曰自己是汗阿玛的小棉袄,然后送回京。

太子才出去不到一个月,几乎每日都会送信,送东西回京,有时候是一株连土挖出的小草,有时候是一张菜谱菜谱,有时候还是一块自觉很奇异的石头……勾的康熙心痒难耐。

再加上小十三小十四两个几乎将乾清宫闹得鸡飞狗跳的小鬼,康熙回忆起曾经的太子,简直是思念感爆棚。

他将费扬古调到宫中做侍卫统领,又召了苏和泰进宫,继续搞一年一度的军训,顺便把两个精力旺盛的儿子塞进去,然后念及太子还没有走太远,就找了个机会,出了宫。

走在路上的时候,便收到了一个羊毛背心。

九月底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康熙一路骑马,并不很舒服。

收到背心的时候,直接就穿到了身上,结果才骑了不到一个时辰的马,就把自己热的浑身是汗。

甚至脱了斗篷,都热的不行。

“回宫!”康熙摸着背心,眼中闪过深思,直接喊了句,便又回宫了。

“太子要羊毛,也不值钱,派人收拾干净了,给他送去十几车,再给福全也弄些。福全……唉……还没有常宁脑子灵活。”回到宫中,康熙脱下羊毛背心,摸着细腻柔软的的背心,下令道。

让太子他们出去,是正确的想法,虽然胤褆胤祉那边进展的不太顺利,可是太子这边却频频给自己惊喜。

在康熙看来,这都是自己的太子足够优秀。

不光从太子的信中了解到真正的民生,也收获了无数的惊喜。

羊毛若能制衣,对蒙古的安抚,康熙就更加自信了,草原上冬天除了怕没粮食,更怕寒冷。

在得知种痘还能学本事,还能做保暖的的衣裳的时候,便是许多人家不乐意女儿出头,可穷苦人家,更在意的是是否能温饱,是都能穿暖,因此被送来的姑娘越来越多。

从处理羊毛,到纺线,再到针织,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绣娘们甚至都不用雅琦说,很快就有人发明了用细细的木棍织毛衣的做法。

即便是种痘之后,难受的姑娘们,包括四五岁的小孩子们,都拿着毛线跟着绣娘在那里认真的学习。

在织出了成品之后,大家都惊呼不已。

整个种痘的营地简直是欢天喜地,热闹的不行。

当然种痘大队也不可能总是待在一个地方,定了个时间,结束后,就一个也不接待了,这让来不及以及观望的人简直是痛心疾首。

因为消息的传播,种痘下一个地方的时候,刚安营扎寨,铺好摊子,就有百姓们拖家带口来排队。

人太多,人手不足,钱财跟粮草也没有那么充足,还导致种不过来,不得不进行限量。

李卫之父的贡献的两万两,虽不太多,也算解了燃眉之急。

胤禛每日看着账目,突然想到自家小福晋夸奖小十四的时候,会在阿哥所小十四的门口立了一个牌子,写了小十四每日都干了什么的黑红榜。

因为自尊心,小十四很多时候,犯过一次的错误,就算控制不住,两三次以后,也很少犯第四五回 。

就给康熙写了个折子。

然后几日后就找人在营地上立了一个牌子。

上书江苏丰县李卫之父李员外与某年某月某日因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为皇上‘天下无痘’之宏远,捐款两万两,实乃天下典范!

没过多久,带着儿子游山玩水,还没回家的李员外很快就收到家里长辈激动万分的报喜信件,说是因为他捐款,皇上派人送了牌匾,上书:积善人家。

李员外一脸懵?自己大字不识一个,结果儿子叫嚣着要读书不说,仅仅因为两万两,皇上赏赐自己了?

顿时大喜,盘点了一下自己你能筹集的银钱,留下回家的盘缠,又送了三万两过去。

他再次捐献的三万两,又被胤禛让人刻在了牌匾之上。

送完银子的李员外正在得意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居然在捐献的时候又忘了说自己叫什么名字了,所以花了这么多银子,全是给自家胖儿子扬名了?

“还好写的是李卫,而不是少爷狗儿的小名。”李员外正在陷入后悔的时候,管事儿的提醒,又让他愉悦了起来。

看着一无所知,抓耳挠腮跟着人背三字经的胖儿子,李员外心道:臭小子,你得谢谢你爹,给你取了大名,要是写个李狗儿,以后可就全国闻名了。李卫之父,比李狗儿之父好听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