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乔茜这才苦笑:“天,可你知道这块蛋糕确实有点诱人,不是吗?”

玛莎诚实地评价,说:“的确如此。好好想一想吧,不要让自己后悔。”

“我会的。”乔茜结束通话,仍在沉思。

她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方法,既让自己得到好处,又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使格芬认为她与某人睡了。

因为格芬要的并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他需要通过性,得到乔茜的臣服,和彰显自己的权利。

但这样操作的方式,事实上与接受了这一切没有太大区别。

在精神上,她仍然是被潜了一遍。

大人物的游戏方式确实别开生面,看似是仙女教母送来的南瓜马车和水晶鞋,本质却比毒苹果更加邪恶。

——好吧,她承认,确实眼馋那些资源了。

新入行的演员基本是从混圈子和不断试镜开始,乔茜这段时间就陆陆续续试镜了《危险游戏》、《时空悍将》等等各个角色,但结果是颗粒无收。

一方面,好莱坞存在的优秀演员比想象之中要多很多,竞争非常激烈。

另一方面,总有些人通过家世和人脉领跑人前,如克莱尔.丹尼斯之于《小妇人》,又如娜塔莉.波特曼之于《盗火线》,后者甚至在影片立项之初,就凭借好莱坞犹裔的关系得到了一个参与电影的承诺。

这些都还不是特别重要的角色,却已经是圈外资本无法撼动的存在。

因为好莱坞的游戏规则与大洋彼岸不大一样,这里的运行方式自成一体,行内和行外的界线非常清晰。自诞生之初,好莱坞就另有一套运作方式和算法公式,这里的会计师和娱乐律师都很特别,他们是行内人,也懂得如何将手脚做得天衣无缝,所以就算投资的电影票房大爆,片商总有无数方法抹平账面,甚至随随便便就给踏足好莱坞的蠢货报个亏损。

当然,大制片厂也吸收互联网之外的资金,比如华尔街,但这种操作方式很资本主义,投资人并不直接干涉电影本身的制作,而是由私募资本与制片厂签订投资协议。

迈克尔.艾斯纳掌控下的迪斯尼就和两个私募基金合作紧密:银幕资本以及好运太平洋。

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就是由E.F.Hutton即霍顿证券负责募资的,为迪斯尼在1985-1989年的电影带去10亿美金。

不过那早就不是单纯的家族生意了,弗兰克.霍顿也从来不是掌舵人,只负责每年领一小部分的分红,同时他本人对好莱坞兴趣寥寥,因为他热衷的是期货交易市场。

回到正题。

那些来好莱坞玩票的富豪,挥舞钞票也很难获得大制片厂的青睐,偶尔被带着玩就谢天谢地了,最终能够左右的,不是些cult片,就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所以即使是潜规则,能不能睡对人才是关键的。

而掌握角色生杀大权的,通常是各种脑满肠肥的制作人,有的几乎可以用“肥猪”这种恶心的字眼去形容,送上门的男孩或女孩,在他们眼里只是一块没有感情和知觉的肉。

这么一想,格芬的提议就可爱极了,至少他没让一只猪染指她?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乔茜考虑要不要去把欧内斯特睡了,想想他那副冷冰冰的英俊面孔,想想他那双压迫感十足的蓝眼睛,还有罗马雕塑般的直鼻子……

“乔茜.霍顿?你在想什么。”

就是这么凑巧,正当乔茜脑海中天人交战的时候,欧内斯特真的走过来了。

乔茜循声望去。

那青年身型瘦长,逆着光走来时最先注意到他近乎半透明的浅金色短发,如同一圈圣洁的光晕,接着是脸部硬朗而锐利的轮廓线条,然后才是清晰的眉骨和上扬而锐利的冰蓝色眼睛,和习惯性抿成一条直线的薄唇。

他的外形总是那么亮眼。

喧闹的人群成为今晚的最佳背景,凸显出他本人生人勿扰的冷漠气场,尤其是他今晚规规矩矩地穿了一件白衬衫,连衬衫的扣子都一路扣到第二颗,衬得他犹如下凡的神祇,独自行走于人间。

而在他相当干净的目光注视下,乔茜不由得有些羞惭。

实在是因为她刚才一不小心就发散思维了一些NC-17画面,而画面的主人公此时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清澈纯净的眼睛里正是她的倒影。

第一次,乔茜几乎是落荒而逃般移开了视线。

噢,见鬼了,她竟然看一个小男孩看呆了?

乔茜尽量让自己不那么尴尬,顺势捋了捋耳边的碎发,不答反说:“不要连名带姓地叫我,欧内斯特,我被你吓了一跳。”

欧内斯特神情淡然,再次问:“你在想什么,乔茜。”

乔茜再次试图转移话题:“我在想,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电影出现在院线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买票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