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页)

淑贵妃显然不大信,这才不过十几日,顶多会讲几句,怎可能会好些呢。

“哦?”淑贵妃露出一副惊诧的模样,“我们照儿当初会说话后一个多月,便会喊陛下爷爷了,也不知八皇孙都会说什么呀?”

碧芜张了张嘴,正欲回答,却听那厢突然传来奶声奶气的声儿。

“爷……爷……”

永安帝垂首看去,便见怀中的小娃娃用肉嘟嘟的小手揪着他的衣襟,正昂着脑袋,用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看着他,从喉咙里勉强发出略有些含糊的声儿。

“旭儿可是在喊朕?”

永安帝挑了挑眉,紧接着就见那小娃娃似听懂了他的话一般,重重点了点头。

“不愧是朕的孙子,这么小便学会喊爷爷了。”永安帝顿时龙颜大悦,转头吩咐李意去取些好吃的点心来,亲手喂给旭儿吃。

淑贵妃看着这爷孙两人其乐融融的模样,抿着唇不说话,一张脸彻底黑了。

永安帝抱了旭儿好一会儿,直到李意在一旁提醒说宫宴快开始了,他才不得不让誉王将孩子抱走。

晚宴开席,众人都陆续落座,碧芜抬眸望过去,便见斜对面齐王与齐王妃同桌而坐,齐王赔着笑,不断给齐王妃夹菜,然齐王妃始终冷着一张脸,一眼都不曾给齐王。

除夕夜后,齐王与方妙儿的事不胫而走,方妙儿勾引誉王不成反丢了清白一时成了笑柄,亦遭众人唾弃。

但事情已然发生了,永昌侯府虽觉得丢人,但也无法,只能在永安帝处求得旨意,让齐王纳方妙儿为侧妃。

虽人还未进府,但听闻齐王府里已经快闹翻天了,齐王妃与齐王怄气,甚至提出要和离,只怕方妙儿入府后,事儿会愈发不可收拾。

而这一切,都拜淑贵妃所赐。

碧芜方欲收回视线,却是感受到一股灼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她疑惑地看去,便见承王坐在对厢,正直勾勾盯着她瞧。

碧芜教这目光看得浑身不适,忙垂下脑袋,装作视而不见。

少顷,便有宫人呈上酒水,碧芜看着那盏中澄澈的酒液,想起除夕夜那晚的事儿,一时竟有些不敢动了。

她抿了抿唇,迟疑间,耳畔响起一声低笑,转头看去,就见誉王含笑静静地看着她道:“不必害怕,事不过三,她再蠢,同样的招数也不会使上三回。”

这个她,应当指的是淑贵妃吧。

不过“事不过三”……

碧芜只知晓上一回淑贵妃命人在酒中下药的事儿,其他的便不知了。

难道从前,淑贵妃也对誉王干过同样的事。

她虽心有疑虑,但并未问出口,只对着誉王,轻轻点了点头。

看着碧芜迷惑不解的模样,誉王知晓她在想什么,他举起杯盏轻啜了一口,忆起头一次被淑贵妃算计的事,双眸眯了眯。

虽他对淑贵妃此人深恶痛疾,甚至恨不得将她挫骨扬灰,但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淑贵妃,或许他与身侧女子之间,便没了如今这样的缘分。

他是不是该庆幸,当初他一时不察喝下那盏掺了药的酒,才会阴错阳差与她有了一场意外。

宫宴中途,众人酒意正酣,淑贵妃蓦然提出让六皇孙喻淮昭为永安帝颂一首祝酒辞。

本就算是家宴,能添几分热闹,永安帝自然不会不答应,见他点头,承王妃忙将五岁的喻淮照往前推了推。

喻淮照本不想去,可转头看见淑贵妃凌厉的眼神,只得颤巍巍地走到大殿中间,努力提着声儿,语气毫无起伏地将提前背好的祝酒辞一溜地吐出来。

看着他唯唯诺诺的模样,永安帝蹙了蹙眉,虽不大满意,但还是夸了几句,给了些赏赐。

喻淮照一上去,就像开了个大口子,让众位有了子嗣的王爷皇子纷纷将自家孩子推出来,展示丹青的有,舞刀弄剑的有,甚至还有小郡主出来跳舞的。

碧芜虽静静看着殿中央没说话,但心下跟明镜似的,应是旭儿的事儿让一些人得了启发,便想用所谓骨肉亲情来恭维讨好永安帝,以此谋得所求。

看着一众皇孙和皇孙女们轮番表演过,碧芜看向安安静静坐着的旭儿,若有所思,少顷,蓦然对誉王道:“在殿中待了这么久,旭儿想是也觉得闷了,一会儿恐是要哭,臣妾想带旭儿去外头走走。”

誉王点了点头,“好,一会儿,若父皇问起,本王便说是旭儿吵着闹着要去的。”

见他果然明白她的意思,碧芜抿唇笑了笑,旋即抱起旭儿,同小涟和银铃一道悄悄出了朝华殿。

喻淮旭也乖巧地任由母亲抱着,不哭不闹,他当然明白父皇和母亲的用意,离太子薨逝不过半年,如今因着立储之事,朝中形势紧张,那些人看似是让皇孙皇孙女们上前表演,实则不过是一种夺嫡的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