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3/6页)

闹闹不情不愿地看了一眼弟弟安安,“三只,一次一只。”

弟弟也太笨了。

怎么这么选择啊。

安安抿着唇,不吭气,他很想告诉哥哥,要是不出这个主意,妈妈直接没收了两只,就只有今天晚上的一只了。

明天早上和中午都没得吃。

见兄弟两个打着眉眼官司的机锋,姜舒兰忍不住笑了。

去拿了两个小碗出来,一个小碗里面挑了三只最小的。

随即,又从里面拿了两只虾爬子出来,递给闹闹和安安一人一只。

去掉了尖锐的壳后,他们便可以自己抱着啃了。

有了吃的,闹闹和安安瞬间不吭气了,吃得不亦乐乎。

倒是,迟迟和妞妞急得直哭,也要吃,但是他们年纪小点,这种辣口的他们可吃不了。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倒是李姨有些后悔,“早知道我就在做个清淡的口味了,这样孩子们也可以吃。”

当时急着做,没顾得这么多。

旁边的苗红云和高彩霞都摇头,“不行,就是清淡口的,也不能让他们吃。”

这几乎是异口同声了。

眼看着俩孩子实在是馋得不行了,去往奶瓶里面倒了小半杯的椰子水,让俩孩子抱着吸溜。

孩子小不懂事,只觉得哪里怪怪的,但是又说不上来。

旁边的闹闹忍不住和安安笑,“好可怜哦。”

被妈妈糊弄。

旁边的安安咬着虾肉,抬头看了他一眼,“那把你的给他们?”

这话一落,闹闹脸上的笑容没了,“才不,弟弟妹妹太小,吃不了辣。”

知道还说。

安安叹了口气,只觉得哥哥好难带啊。

临到年关跟前的时候,姜舒兰和周中锋商量了下,今年他们打算回东北老家过年。

算起来她嫁过来四五年了,还没回去过。

周中锋自然没有不赞成的,他攒了两年的假,可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用的。

至于,两位老人才是姜舒兰和周中锋头疼的地方。

姜舒兰其实想过,要不要把爷爷奶奶一起带到姜家去。

但是,周爷爷和周奶奶齐齐摇头,表示老了不想折腾,等舒兰他们一回老家,他们这边就去许卫方家过年。

这才是他们二老习惯的日子。

毕竟,在首都退休干所的十多个年头,每年过年都是和许老爷子以及许卫方他们在一起过年的。

更何况,去年许卫方他们才搬过来的时候,就在周家过年。

今年轮到许卫方家过年,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姜舒兰还有些迟疑,她想了想,“爷爷,奶奶,我们东北老家,也就是看着冷,实际屋内烧着炕,也挺暖和的。”

她还是想劝下,不太想让二老单独留在海岛。

周奶奶却摆手,“不了不了,东北和咱们首都一样,虽然有炕,但是舒兰啊,我和你爷爷两个人已经习惯海岛,这暖和的天气了,实在是受不了冬天那零下几十度的温度。”

“会要人命的。”

就像是过习惯好日子的人,哪里会再次吃得了那个苦呢。

姜舒兰见实在是劝不动,便和许卫方那边打了个招呼。

许卫方二话不说,就直接答应了下来,拍着胸脯保证,“你们放心吧,交给我绝对没问题。”

这话,让姜舒兰和周中锋稍稍放心。

趁着周中锋还有三天的训练时间,姜舒兰和姜母他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准备回家的东西。

各类海货是少不了的,水果罐头更是牌面的存在,自然也必不可少。

各类果脯和瓜子花生,是给孩子们的零嘴儿。

至于大人的,准备了羊绒布料,毛线,棉靴雨鞋,六条好烟,六瓶好酒,还带了一些时髦的护肤品,雅霜的擦脸地,蛤蜊油,口红。

以及海岛这边一些特产,治疗咳嗽效果特别好的黄皮果,是腌制的,还有两只烧鸭。

基本上,姜舒兰能想到的全部能准备了一遍。

实在是太想家了,算起来她结婚都五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回娘家。

不止姜舒兰激动,姜母也恍不多让,一开始说要回去的时候。

她就日日不落地去赶海,恨不得把大海里面不要钱的海货,全部都捡一遍。

什么海带,紫菜,虾米,蛤蜊,八爪鱼,带鱼,虾蟹。

只要能吃的,姜母都给捡回来打算晾晒。

这一忙,就到了腊月二十这天,也就是他们要出发的时候。

人多东西也多,不光是拿回去的东西,就姜舒兰他们自己的东西都不少,海岛天气暖和,穿一件薄外套就行。

但是东北天气冷,必须是大棉袄大棉裤,这些衣服格外占地方。

更别说,他们还这么多人的,四个大人,三个孩子,光衣服都装了两麻袋。

出门一趟,实在是拖家带口不容易。

周爷爷和周奶奶,以及许卫方,苗红云他们一行人送姜舒兰他们去码头,还帮忙拿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