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7页)

郭青香这样一说,老人家笑了:“同志,你还真猜对了,我以前就是老师。”

郭青香来到这村里之后,就没和人好好说过话。邓宗的父母难得见儿子回来,从早到晚都是拉着儿子的,就只有晚上休息时,他才回来。可村里的屋子隔音不好,屋里说句话,边上人都能听见,所以她就算是有一肚子话,都是憋着的。

这会儿,老太太和善,她又闲来无事,便陪着聊聊天。

原来老太太姓宋,两个儿子都过世了,一个闺女嫁得远,平时不常回来,家里就只剩下她和孙子两个人。

宋奶奶家是整个村子里最穷困的家庭,她上了年纪,眼睛不好使了,又一身病,都是孙子照顾着的。起初郭青香还以为她孙子年纪还小,直到老人家提起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着时,才知道,原来她孙子比自己还大一岁。

“家里太穷了,当年我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孩子,村民们都爱欺负我们。我本来想让我孙子去考大学,考上大学就好了,但是可惜没考上。”

“你说多奇怪,我孙子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都好,但就是没考上。”宋奶奶摇摇头,“村民都说我吹牛,要是成绩真这么好,怎么着也能考上个大专吧?可我哪会吹牛?我自己以前就是老师,还不知道自己孙子是咋回事吗?”

宋奶奶说着,又和郭青香聊起她的情况。听说郭青香是京大的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报社工作时,她一脸欣赏:“对了,同志,之前没见过你,你是来找谁的?”

“我是邓——”郭青香迟疑了一下,想起邓宗的话,又说道,“我是二牛的对象。”

宋奶奶愣了愣。二牛小时候,人家喊着“二牛二牛”,之后便会打趣,叫他二流子。这孩子心术不正,从小就不学好,可她不好当着人家对象的面说什么。说不定长大之后,他变了呢?毕竟高考恢复之后,他埋头学习一个月,还真考上京市的大学了。

“真好,两个人都是大学生,出路多好。”宋奶奶感慨道,“我们家小宗就没这个福气,这孩子,像是就是走霉运似的,小时候爹妈都没了,长大后又摊上我这个奶奶。学习成绩再好,也得考试的时候发挥好啊……”

“小宗?”郭青香一脸错愕,“这里是邓家村——”

她拧了拧眉:“您孙子叫邓宗吗?”

“是啊。”宋奶奶谈及孙子,谈及过去,苍老疲惫的眼中多了几分光芒,“那会儿村民都说我有文化,起名字都来问过我,我给起了名,他们会送一点吃的过来,不贵重,就是个心意。就像二牛他们家,说我们家福气好,生了二牛之后,让我给起一个和小宗差不多的名儿。我一想,那就叫小崇吧,崇山峻岭的崇,寓意也好。我那时还挺高兴的,二牛自己的伯父都是中学校长,这么高看我一个退了休的学校老太太……”

“哪能想到,我们家的福气都是以前的事儿了。后来整个家,就只剩下我和孙子了。”

宋奶奶的眸光又黯淡下来。

她是受过教育的老太太,不能时不时把“霉运”、“福气”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不是传播封建迷信吗?可她就是忍不住,每当思及过去,倒不是为自己而惋惜,只觉得可怜了邓宗。

“同志,你怎么了?”宋奶奶忽然看见郭青香煞白的脸色,忙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孙子快回来了,我让他带你去看看赤脚大夫吧。”

郭青香不敢多待,只摇头含糊地说了一声“没事”,跑了出去。

往外跑时,她心跳如雷,喉咙像是被人死死地掐着,发不出任何声音。不远处,一个年轻小伙子也往回跑,他手中拿着草药,脸是黝黑的,双眸也漆黑。郭青香忽地怔住了,停下脚步回头,看见他背上有一层汗,浸湿了单薄又打着补丁的衣服。

他步履匆匆,跑到村尾,要进屋时,擦了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笑着喊:“奶奶,我回来了!”

“不累,一点都不累。”

“药肯定要吃,你要是不吃药,我得生气了。”

“不拖累,有啥拖累我的?”

郭青香不敢再听下去,她双腿发软,拖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她遇到“邓宗”。

他也是满头大汗,一脸着急的样子。

“青香,你跑到哪里去了?我找了整个村子,都没见到你。”

“你是不是听见我爸妈说的话了?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土里刨食大半辈子了,没文化。”

“反正咱们是住在京市的,你要是不喜欢他们,以后尽量不回来,行吗?”

邓宗安抚着她,紧紧将她拥入怀中。

感觉到怀里的人在颤抖,他便又说道:“你放心,我会对你好,一定不会负了你。等结婚后,咱们住在报社的职工大院,双职工家庭的日子一定比村里任何人都过得好。以前瞧不起你的村民,再也不敢对你爸妈和哥哥说风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