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6页)

姜曼华开口闭口都是“妈”,本以为自己会不习惯,可并没有。

时隔二十年,终于再次成了母亲,她太珍惜这一刻了,珍惜到想要为女儿做所有事。

姜曼华拿了票证,又拿了钱,连忙往门外走。

“您要去买什么?”楚婉问。

姜曼华一边穿鞋,一边说道:“拖鞋、牙膏、牙刷、脸盆、毛巾……还有什么,我再想想,我得赶紧走,要不供销社关门了。”

她穿好鞋,赶忙出门去供销社。

楚婉拦都拦不住,小跑到门边时,再没有出声,目光落在她母亲急匆匆的背影上。

楚婉已经认识姜曼华一个月的时间了。

在这一个月里,姜教授给楚婉的感觉,是优雅而又有学识的,不管做什么事,姜教授都是不紧不慢、运筹帷幄,像是什么都难不倒她。楚婉尊敬姜教授,甚至还对顾骁说过,她多想成为像姜教授这样的人。可没想到,姜教授是自己的母亲,同时,回归到母亲这个身份之后的姜教授,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

她的背影看着非常慌乱,走路的步伐都加快了许多,像是担心自己走得慢了女儿会久等,又像是急着赶紧回家,不错过与女儿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样的感觉,对于楚婉而言是陌生的。

可母女之间,却又像是突然生出一种天然的默契,她和妈妈有同样的心情。

姜曼华并不是急性子,但这一趟从供销社来回,却出奇地快。

她带回很多日用品,即便知道女儿并不是在家中长住,也要把这一切准备好。

“我还想买一台电视,但他们说电视要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票。”姜曼华说。

“电视票。”楚婉笑着说。

“对,电视票。”姜曼华说,“过几天回学校,我问一下王校长,能不能给我弄张电视票。”

楚婉连忙说着不用,可姜曼华却不听。

在母亲这个身份上,她空缺了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她怪自己太傻,从前竟会被楚景山这样蒙混过关。姜曼华是自责的,如果不是因为她没能陪伴在楚婉身边,孩子就不会受这么多的苦。

这些亏欠,让她心中酸涩,不敢回想,怕一回想,就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母女俩知道彼此身份之后的第一次相处,陌生而又熟悉。

姜曼华给楚婉做了自己的拿手菜,看着女儿吃得这么香,她几乎不动筷子,眼底满是笑意。

楚婉一口接着一口吃着,回想起楚奶奶说的那些往事。

楚奶奶说,她母亲曾经是一个大小姐,娘家人将她照顾得事无巨细,结婚之后,什么都不会干。

可现在,她母亲会做一桌子好菜,这些年独自在外,她起初一定也是手忙脚乱的。

“好吃吗?”

楚婉又扒了一口饭:“好吃!”

姜曼华心中感触,想要伸手摸摸女儿的头,手僵在半空中,迟迟没落下。

楚婉把自己的脑袋往前一伸,往妈妈的手上蹭了蹭,笑容有些孩子气。

姜曼华的嘴角不自觉上扬,露出笑容时,眼中却泛着泪光。

晚饭后,母女俩坐在客厅里,一起看了老照片。

相册是姜曼华一直带在身边的,这些年,每当她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看看这些照片,硬是捱着,把日子过下去。

相片中有楚婉的姥姥姥爷,还有母亲儿时的模样,虽是黑白老照片,但他们的笑容却这么灿烂明朗。

从姜曼华口中,楚婉得知姥姥姥爷已经过世了。

“姥姥姥爷要是知道我们相认了,一定会很欣慰的。”楚婉说。

“对。”姜曼华的手抚过相片中的父母,点了点头,“他们一定也会为我们开心。”

相册一页一页往下翻,楚婉看见少女时期的母亲。

她惊讶道:“我和您年轻的时候长得有点像。”

姜曼华每回看相册,都会刻意略过少女时期的那几张,因为那样美好的笑容总会刺痛她,让她回忆起自己最傻气的那段岁月。

现在被楚婉一提醒,看着自己十七八岁时的样子,她才意识到,原来女儿真的长得像她,年轻时候的她。

难怪初次见面,母女二人之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和亲近感。

看完相册,又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该休息了。

这段时间楚婉每天都忙着复习,睡得晚,也起得早,今天郑松萍突然出现,差点让她没法进考场,之后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此时回过神,她才发觉自己真的有些疲惫。

姜曼华已经把房间整理好,她买的日用品里不仅有香皂、洗发水、牙膏牙刷等等,就连拖鞋和睡衣都准备好了。

楚婉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擦干头发之后,就进屋准备睡觉。

她刚躺进被窝,就听姜曼华敲了敲房间的门,端来一杯牛奶。

姜曼华就像是照顾小孩子似的,给她把被子掖好,临出门之前还回头看了好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