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3/5页)

最后一气呵成的写下纪新雪拒绝深思的猜想。

‘我出生后,阿娘是否有过身孕?’

又过两日,英国公夫人头七出殡。

纪新雪提前带虞珩去京郊庄子散心,特意嘱咐仆人将英国公府的人拦在门外。

至少在虞珩调整好情绪之前,纪新雪都不想再看到任何与英国公府有关的人。

英国公府的人还算识相,只是提了句祁柏轩因为对英国公夫人的愧疚,接连几日难以下咽,身形清减许多。

纪新雪闻言,冷笑连连。

依祁柏轩的表现,没因英国公夫人的亡故浮一大白,已经是孝顺至极的表现。

食不下咽?

定是英国公怕收不回百年神女雪莲的本息,特意交代仆人,只给祁柏轩清淡的饭菜。

纪新雪和虞珩虽然远在庄子,但消息非常灵通。

因为对小吏家族的调查牵扯出骇人听闻的往事,未免打草惊蛇,朝臣对小吏家族的调查逐渐由明转暗。

长平帝身为君主,理所当然的不会被假消息蒙蔽。

朝臣正在调查的旧案有两件,一个是信阳郡王在焱光年间对清河郡王暗示,他怀疑祁氏有不臣之心。

因为双方都是极有脸面的人,又是儿女亲家,当年有幸得知内情的人极少。只有清河郡王、焱光帝、英国公和少数奉命调查此事的朝臣。

纪新雪大为震惊。

他算了下时间,信阳郡王实名举报英国公的时候,宜筠郡主已经嫁到英国公府五年,诞下长子和长女。

这件事最后以焱光帝敷衍的令朝臣去核实信阳郡王的告发,连金吾卫都没有出动为结尾。

朝臣察觉到焱光帝的态度,无论心中如何做想,查案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将焱光帝的敷衍发扬光大。

轻而易举的得出结论:

英国公府无辜,实乃忠君之人。

信阳郡王多虑,也是忠君之人。

将稀泥和得明明白白。

大部分人无从得知内情,只知道信阳郡王忽然要宜筠郡主归家。

已经成婚五年,平日里与祁柏枝鹣鲽情深,对儿女慈爱有加的宜筠郡主竟然丝毫没有犹豫,立刻令人清点嫁妆。

以至于直到今日,坊间仍旧有祁柏枝曾在宜筠郡主有孕时养外室,甚至允许外室生子的传闻。

根据来自长平帝的可靠消息称,当年是宜筠郡主先回家与信阳郡王说祁氏的不对劲,所以信阳郡王才会对清河郡王说怀疑英国公府不忠。

这件事让纪新雪对信阳郡王大为改观,总算是能理解长平帝对信阳郡王府的宽容。

从信阳郡王到宜筠郡主,虽然人品有瑕疵,但身为宗室子,在大是大非方面,竟然很拎得清。

怪不得宜筠郡主身为祁氏宗妇,在宗族中的地位却不如‘非我族类’的郑氏。以至于宜筠郡主心灰意冷,已经不再惦记英国公府的爵位和祁氏主母的虚名。

自从去年起,宜筠郡主便隔三差五回信阳郡王府,伺候信阳郡王,主动调节王妃和世子妃之间的矛盾。

想来是盼着分家后,靠娘家撑腰在长安立足。

原来在祁氏眼中,宜筠郡主比郑氏更养不熟。

最近负责详查小吏家族中的朝臣,刚好有当年‘奉旨’和稀泥的人。

他们查将作监小吏的时候,先发现小吏在焱光年间的采买非常离谱,总是高于正常价格百倍的金银买陈旧的货色。

按照将作监上下默认的规矩,是在正常价格的十倍左右采买,最高不超过十五倍。

货必须是好货,即使怕宫中的主子用惯最好的东西,在他们偶尔拿不出最好的东西时多有苛责,故意不将最好的东西列入清单,也要用世面常见的‘通’货。

将作监的小吏不仅阴奉阳违,胆大包天的蒙蔽将作监官员,采买的渠道也有大问题。

哪怕账册有明显的涂改痕迹,仍旧能找到令朝臣异常眼熟的印记。

全都是牵扯入长平二年商州案的江南商人。

因为查到明显的异常,例行调查马上变成特别调查,牵扯出的东西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信阳郡王当年对清河郡王说的事。

祁氏勾结工部侍郎,私自开采铁矿卖给商人,谋求巨利。

信阳郡王的脑子只是一般,记性却不错。

长平帝召见他询问往事时,竟然连曾按照宜筠郡主的提醒,派人悄悄跟在祁柏枝身后。证实祁柏枝分别与管理铁矿的工部侍郎和买走铁矿的商人见面的所有细节,记得一清二楚。

如果只是偷偷盗卖铁矿,宜筠郡主还不至于与祁柏枝翻脸。

买走铁矿的商人本身就有大问题,他甚至没能坚持到长平二年。

当年信阳郡王举报英国公府有不臣之心的时候,祁柏枝的供词称,他早就知道商人有问题。是因为想要揪出商人背后的主使,才会亲自与商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