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页)

如果只是王府争权,慎王懒得理会,横竖弱肉强食,赢的人掌权王府,也自然能有手腕保住王府,可萧俊此举,是引狼入室,把王府推向深渊,所以慎王必须出手了,还必须把陆王妃母子打疼打蔫才行。

“那这件事后头的人?”周宝璐轻轻问,没想到倒是谢齐答话道:“萧择已经着手处理了。”

周宝璐笑一笑,就撂开手。

这故事真精彩,周宝璐听的很满意,萧弘澄很纵容的等她听完了整个八卦,才跟她商量正事:“下个月你哥哥成亲,等他销假回来,我预备给他调个地方。”

周安明在两年前就已经定亲了,只是婚期快到的时候,未来嫂子因祖母去世守孝,推迟了婚期。

周宝璐这位未来嫂子是靖海侯、辽东总兵官刘家的独女,靖海侯一家世代镇守辽东,老靖海侯科举出身,却战功赫赫,足智多谋,累军功至封侯,可是实打实拿命拼来的爵位,如今这一位靖海侯,确实是将门虎子,战绩不下于其父,只是这些年辽东在靖海侯治下,海域靖平,是以人头不够封国公,但镇守一方的功绩赫赫,非普通靠祖上庇荫的勋爵可比。

本朝几大总督、重镇,辽东不容小觑。

刘家还有一个出名的地方就是专能生儿子,连着三代都只有一位姑奶奶,那才是真正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这一代靖海侯也是如此,嫡子庶子有七八个,女儿却只有一个,爱的什么似的。

因本朝制度,高级武官的家眷都得在帝都定居,无旨不得私自出京,是以这位刘家小姐从七岁上头就在帝都了,只是交际圈子与周宝璐不同,接触不多。

武官、文官、勋爵……帝都的交际圈子极为复杂和多样化,周宝璐因家境有些尴尬,确实接触面不大。

要说周安明这亲事,如果不是因着那位靖海侯耳聪目明,知道周宝璐要做太子妃,还不肯把掌上明珠许给周安明呢。

周宝璐就说:“把大哥哥调去哪里?”

萧弘澄道:“以前你祖父在贵州呆了七八年,也算有些根基,我想着,周安明转军职,到贵州总兵麾下帮办军粮等事务,一则,可以把你祖父当年的一些东西捡起来,二则,陈颐安今后坐镇户部,是绝不能动的,周安明在贵州正与他遥相呼应。”

这是在铺排太子党的班底了,在这上头,周宝璐觉得没有自己置喙之地,萧弘澄定然是与东宫幕僚再三议过的,来与她说,是因着周安明是她兄长,才知会她一声,另外也是因着萧弘澄曾说过,要叫她知道局势,所以主动解释。

周宝璐便点头道:“知道了,大哥哥多历练也是有好处的。说起来,当年祖父在贵州军中确实做的有声有色,只可惜……”

当年静和大长公主府站队失败,周超也很快被调回京城,放在了当今的眼皮底下,算得上壮志未酬。

两人正在说着话儿,大宫女绿玉进来回道:“侧妃娘娘来了。”

萧弘澄颇为避嫌的站起来,道:“传吧。”

又对周宝璐说:“你们聊去,我书房里还有一点子事,你明儿再请小姨母进宫来,把产业问清楚,咱们有一半银子呢,可不能马虎!”

又顺手捏她的圆脸,被周宝璐抓住他的手咬了一口,不过既然提到银子,财迷周宝璐又眉开眼笑起来,当然答应。

吴侧妃风摆杨柳般的走进来,见萧弘澄也在,忙往后退,站到了门槛外头去,先请了安,又笑道:“妾身没想到太子爷也在,妾身回头再来吧。”

态度自然的叫萧弘澄都怔了一下,才摆摆手说:“我正要去书房,你陪太子妃说话吧。”

吴月华恭敬的应了,待萧弘澄走了,她才走进门去,给周宝璐请安,笑道:“娘娘前儿吩咐我的事儿,我办妥了,这会子带人来给您瞧瞧。”

见周宝璐点了头,才吩咐自己的贴身宫女带进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还梳着双丫髻,眼睛小小的,看起来不大聪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