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嗯,他性格一直这样。上学时候就挺好了。”

“是啊。你也认识他吧。”

“是认识。”

“和他还在联系吗?”

“在的,怎么了?”

老师说:“他那时来问过你。就之前,问你的过去,还有一封广播信呢,以前递广播室都是拆过没有署名的,老师整理时看到信封记录,然后,就告诉他了。”

温知予有点惊讶。

“他当时很感慨,很久没说话,也看了你写的原件。”

“那封原件呢?”

“在顾谈隽那儿,他拿走了。所以老师才想和你说说,毕竟是你的东西,挺不好的,你不介意吧?”

温知予摇头:“没事的老师,都很久了。随手写的一段话,芝麻大小的事。”

“那就好,老师不担心了。”

他们正好走到三十二中门口,老师又说:“老师先回去,还有晚自习。”

“好。”

对方进去了,温知予在学校门口站好久,最后也回去了。

路过花坛,顺手摘了朵牵牛花到手里。

走进巷子她才知道,顾谈隽那天会找她说那些话,原来皆是因为这些。

-

那年的六月。

天气还不是特别热,生活也没有那么浮躁。

顾谈隽还真没想到有一天他也会去看海,不是跟她,是跟一群大老爷们。

源于一次饭局庾乐音打嘴炮说的,他说:咱去看一场凌晨三点的海呗,去跑,去呐喊,这事在青春疼痛的世界里可风靡了。

他们说:“要去你去,我不去。”

结果凌晨一两点,真驱车去了。

海边的风噪得手机都好像进水,衣服,头发,纷飞。顾谈隽站在那儿拍了视频,想发给微信那个人,又停了。凌晨,她都没醒,会吵醒她。

他们问:“有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愿望?在这许,很灵。”

顾谈隽说:“我不信这个。”

“不信?我先来,我要暴富。”

“你他妈又不缺钱,我来,我要谈女朋友。”

“我要脱单。”

大家一个个的。顾谈隽也忽然说:“我想回到十年前的今天。”

突然来一句,大家都看他。

“顾公子,不是说不许吗?”

“嗯,但想了想还是许吧。”

“为啥?”

“她说她还没看过海,想带十七岁的她去见见。”

大家全都噫了起来。

“好肉麻,我不想和顾谈隽玩了。”

顾谈隽笑笑,把手里捏着的烟头扔了,过去拉车门上车。

大家问:“干嘛?”

他说:“回去。要天亮了不回家?”

大家就嘁。

回去路程两三小时。

他本来驱车往回走,突然想到什么,改了导航。

那天周末,温知予她妈妈难得休息,大清早都在睡觉呢。

她起得早,牙也没刷,感受着空气的露水,又去阳台浇花。窗台边放着一本《愿少年乘风破浪》,汪曾祺老师的书,买回来她还没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封面那句:那些童年、少年和青春。

她时常喜欢一些刻画青春的书。

汪曾祺老师写给你的成长书,值得一读。

正去洗漱,手机响了声。她去看。

[Jul:温知予,下楼。]

她眼皮跳了跳。

含着牙刷打字:[干嘛。]

[Jul:给你带了礼物。]

[温知予:不要。]

[Jul:在你家楼下呢。有点凉,风好大。]

她心尖软了软,本来不想管,生怕跑去看他探出头就刚好跟他视线对着,那画面多少有点尴尬。

还是看了,到窗边飞速瞟了眼,顾谈隽没在她楼下马路站着的地儿。她又过去巷子那边阳台看,他的车停在楼下,他一直等着。

心尖忽然像被什么触了一样。

温知予披着外衣就下去了,他站在车边。这个点街坊邻居都没起,可有人要赶早市了,会陆续经过。

她说:“有事吗?”

他手揣外套口袋里,就靠车边看她。头发被吹得有点乱,不知道从哪回的,身上也都带点味。

那种,潮湿渗透的海盐味。

“不说话上去了。”

他才吭声:“哎。”

她脚步停住,扭头看他。

他说:“想你了。”

“我上去了。”

“怎么还开不得玩笑。”他把她拦住了,就困在车那儿,她后退,别过眼,说:“别过来。”

“不过来,我不动你,就跟你说说话。”

“你怎么这样。”

“怎么了?”

“你追一个人都这么死皮赖脸的。”

这话没把他说臊,反而是令他无言了几秒。

他有点惊讶,又笑。

“死皮赖脸是吗。这还头一次有人拿这词形容我。”

“能不能稍微理智点。”

“我很理智。”

顾谈隽说:“我这个人,理智起来的样子你应该再清楚不过。”

她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