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正文完(第3/4页)

“丞相,您一向恪守忠臣名节,为我大燕效力数载,如今您不会不顾君臣情谊,让天下人指摘,对吗?”

顾珩站在白玉阶顶端,风卷起他的衣袍,绵延红尘的晨光笼罩在他的周身,为他清冷的面容覆上一层柔和的淡影。

他居高临下地望着陆清漪,面容如往常一般平静:“为陆家效命数载,在燕帝身边奉迎,实在是有违天下大义,令我作呕。”

陆清漪不可置信地望向顾珩,微张着嘴,背脊僵硬在原地。

她眼睁睁看着顾珩转过身去,身影渐渐隐匿在燕宸殿的一片黑影里。她发出尖锐如困兽的一声悲鸣,拼死摆脱了宫人的束缚,直直向玉阶旁的盘龙石柱撞去——

一炷香之后,顾珩从燕宸殿内缓步迈出,他离开不久,燕宸殿内便传出新帝崩逝的高唱。

没有人知道在这一柱香的时间内,顾珩究竟与陆起章说了什么。

昌泰帝在位不过三月,期间暴虐无度,多少忠臣死在他的手上。

他死后,不入皇陵,亦无追逝。

顾珩于侧廊上长久伫立,静默的像一尊石像。

秦观月于廊后抱着一件顾珩惯穿的长衣步来,对意欲通报的仆从竖了竖指。

顾珩经过这场乱战后,似乎对这些声音格外敏感,他甚至不用回身看,都能分晓来人:“他一会就来了,我说过会留他一命,便不会食言。”

这一切闹剧似乎在此刻归于平寂,而众人不察之处,有一双眼睛紧紧地落在顾珩身上,这是陆起章最后安排的手笔。

“小心!”

穿云箭的响声划破了这一片寂静,贺风站在远处,本能地喊道。

秦观月站在那里,茫然地看着那飞快的箭向顾珩刺去,最终却扎进了陆起戎的胸膛。

陆起戎似一片落叶般倒下,箭矢穿破他的胸膛,鲜血浸透了他的整个衣衫。

陆起戎替顾珩挡下了那一箭,他是含着笑倒下的。

他安静地躺在他们二人面前,目光却只落在秦观月的身上。

在他的视线里,秦观月的身影逐渐模糊,朦胧的意识中,他隐约间似乎回到了那个夜晚。

秦观月在高台上翩然起舞,她洁白的耳垂上,那对耀眼的耳坠似乎预示着他们这一生羁绊的开始。

他再一次地想回到那一夜,想做回那个澄澈的他。

少年情谊,落花院下,陆起戎有一桩事从未告诉过秦观月,自他被驱逐后,便在那几处宅邸培植了花树。

他不知道秦观月中意什么,便将这中原能将养活的花种了满院。雨夜里,他拖着残躯蔽花苞,饶是泥淖陷足,踉跄而倒。

也终是混着一句“月娘渡我,我渡芳华”笑嗟。

落梅与苞菊在陆起戎眼前次第绽开,他伸了伸手,仿佛看到一片金灿的路。

“月娘,我不欠你了。”

陆起戎死于这箭矢上的巨毒。

这一天,在秦观月的记忆里,没有任何哭喊,只是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下了一场大雨。

她和陆起戎的故事,随着这一场暴雨的结束,也戛然而止。

在新年的第一场落雪中,燕都迎来了新朝第一声钟响。

新帝上位后,改国号为李,追前朝罪臣李道生为高祖,南浙大案得以昭雪,佞臣当斩,一并受冤的文臣,尽数得以追谥。

京中高门娘子往日对新帝早有仰慕,如今新帝御极,难免要广召天下,诏选六宫。一时间,京中的首饰成衣店门槛都被各家踏破,只求能在采选上大放异彩,博得新帝青睐。

燕宸殿中,秦观月坐在顾珩腿上,手中把着一支未沾赤墨的朱笔,在那张“只立后而不择妃”的诏令上轻轻勾描。

她侧过脸,用鼻尖轻蹭了顾珩的脸颊,笑眼中浸着媚意的调笑:“珩郎当真要为了我,舍去天下女子?”

顾珩笑着睨她一眼,绕过她的腰,取来案上金印,在那纸诏令上盖下帝印。

“是你自愿如此,我可没胁迫你。”秦观月笑盈盈地展起那纸诏令在眼前细看,轻扭了扭腰肢,“莫让那些老臣以为是我善妒,逼着你不让纳妃。”

顾珩放下金印,掌心覆在秦观月腰上,贴在她耳边道:“那便他们拟了旨,与这道诏令一并颁下去,昭告天下,皇后并非善妒,只是因为天生媚骨,缠得朕无福再消受旁人,这才不设采选。”

顾珩的呼吸如羽毛般搔过秦观月的耳畔,顾珩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掌心亦在她腰间打转,惹得秦观月红了脸,一把推开他。

“你莫要胡说,怎么如今坐了这位子,反倒更没个正经了。”

顾珩笑了笑,没再说话,只是拂过她额角的碎发,静静地看着她的双眼:“月娘,当日你说的那句话,如今我信了。”

“哪句话?”

顾珩扣住秦观月的手,将她的每一根纤指都握在指缝间,而后紧紧握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