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有盼头的未来(第3/4页)

妇人惊恐地躺在床上,手死死地抓住床单,咬紧被子不让自己叫出声,后边大夫说了什么她都听不到了,等婆婆一走,便下床自己慢慢走回了娘家,抱着娘哭着说:“他们想要我的命!”

妇人娘家一穷二白,爹看着四面光的墙和外头嬉笑的亲孙,沉默会儿,劝她:“你已经嫁了出去,算不得家里的人了。”

娘看着女儿高高耸起的肚皮和小小的人掩面哭泣,却不出声。

妇人渐渐寒了心,抬脚往门外走,只不知如今何处可以容身,便在门口站得略久了些。

嫂子冷眼看着小姑子,翘着腿儿吃了最后两片鱼糕,一脚踢倒新打的洗衣水。

水顺着泥巴地直流到妇人脚边,鞋底都被濡湿了,妇人脚心一凉,低头看着这盆水逐渐回过神来,没有回头再看娘家,顺着小路慢慢地散心。

路边有在城里打短工的乡人正说起淑娘剖腹生产,鱼姐儿愿为南水县所有女子看胎的事。

妇人抱着肚子听得怔住,走过去拉着乡人,声音又涩又哑:“五叔,你说的可是真的?她真能救生不下孩子的妇人?”

五叔看着侄女儿过大的肚子,想起乡里的传闻,叹了口气,没敢把话说太满:“我在主家做活儿听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但城里那个娘子据说还活着,你叫你相公带着你去看看。”

妇人连忙道:“那大夫叫什么名字,她要多少钱才肯为人治病?”如果太多,她也拿不出来。

“好似姓张,叫什么鱼来着。”五叔还真知道这个,感慨道:“若是真的,你便是赶上了好时候,她说给贫户女子看病只收诊费,听说保和堂给她挪了一间屋子接生,药材都是保和堂出。”

这不是活菩萨么,五叔自己不是很信,但他也从小见着云娘长大,真看着她试都不试一下便抱着肚子等死,总有些良心不安。

旁边地里正有两夫妻,男的在耙地,妇人坐在路边席子上给男人倒水,这两人便是谷二郎和豆娘。

豆娘这一二年身子渐渐好转,前几月还去保和堂找过鱼姐儿扎针培本固元,听到姓张的小大夫,又是保和堂的,琢磨一下便觉得是鱼姐儿。

豆娘也是胎儿过大险些死在床上,对一样的女儿更多几分同情,起身道:“若是保和堂的小张大夫,这事儿便八九不离十,我就是她治好的。”

云娘的眼睛亮了起来,乡间没有秘密,就算她嫁了出去回门时也听过豆娘,豆娘生产时她还去瞧过,床上血流不止,谷家都不给她垫褥子了——脏得太快,

后来豆娘活着回了乡,这事儿引得周围的娘子都来看她,问她。云娘是嫁出去的女儿,具体的事她不是很清楚,但豆娘还活着,豆娘的肚子当时比她还小些,生下的儿子足足有□□斤。

云娘想起婆婆和爹娘的话,掐紧手心回家偷偷摸了二钱银子出来,看着门口擦汗的丈夫问:“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保和堂看大夫。”

如果不愿意,她就偷偷跑掉,然后再也不回来。云娘心道。

丈夫看着云娘没有一点笑模样的脸,他也知道娘对云娘的想法,但少年夫妻,才成婚几载而已,又如何真舍得叫她等死,看着娘不在,便咬牙点头说:“我这就去借推车,我们连夜走。”

云娘舒了一口气,将钱藏在袖子里,心头愁云大散。

大桑乡,大桃乡,晚来乡………

南水县许多乡的许多妇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一日,许多没有银子看病的孕妇,都或带着丈夫,或自己偷偷带着钱财往保和堂来,往小小的竹枝巷子来。

她们听说,这里有生的希望。

初春,张知鱼背着小药箱从赵家出来后,便直奔顾家,顾慈这几月长高了一大截,之前他身体亏得厉害,身子骨便如一朵细茎弱荷,如今长得比她都高了。

张知鱼看他穿着竹青色的春衫站在门口,整个人都漂亮得不得了,之前的顾慈虽然美,但久病始终折损了他的容色,得了保和丸几月滋养,慈姑现在就像一块被磨去灰尘的白玉,站在哪里都让人移不开眼,而且最近这孩子有往孔雀发展的趋势,还捣鼓起衣裳了。

不过张知鱼是个大夫,她眼里只有病人,顾慈新做的衣裳显然引不起大夫的兴趣,衣服又不会生病!

摸摸他依然冰冷的手沉思片刻:“以后还会更好的,保和丸的方子赵掌柜已经给我看了,上头稀缺的药材多,等配齐了你就能大好了。”

说完,带着顾慈往张家走,今儿张家很热闹,大家都放假,几个娘子也在张家串门子。

娘子们笑:“孩子们牙都长好了,等换完了牙,就该长大了。”

狄夫人坐在张家小院里看着正围在一处玩的孩子,面上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