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想置产业的小鱼(第3/7页)

小林掌柜险叫噎死,他家几个猴儿何曾自个儿看过书,又何曾主动算过账,真是货比货得扔!

张阿公觉得自个儿还能再写本疡医手记,卖它个三千册。

小林掌柜想想道:“老张大夫先写着,回头我先跟东家说一声,医书这事儿不比那等书好卖,得趁热打铁,赶着时机来。”

唱戏的架高台时就是张氏阿公大卖特卖之日。

说罢此事,小林掌柜对身旁小厮一挥手,将二百两银子抬进来。

本来小林掌柜是想带银票来着,二百两银子兑成铜钱人都能砸死三个,出门在外多少不方便,叶九思深知张家人习性,个个都是钱串子,二百两,他怕不够他们数的。

几个小的日日将面皮抹灰,自觉不跟爹娘似的装相,都凑过去看满满一箱子铜钱,叽叽咕咕地商量怎生花。

张阿公坐不住了,起身赶鸡似的赶夏姐儿几个,骂:“漏风嘴也想吃糖,牙长齐了再说!”

殊不知几个小的已经在那一千两银子上开了眼,叹一回阿公小气也就跑开了,还凑一处说金子去,二百两银子么,也就那样吧,大家眼皮子都不跟阿公似的浅啦!

小林掌柜看着不为所动的张家人,心说人也不像大郎说的那般爱财,还颇有视金钱为粪土的样儿哩。

张知鱼还硬挺着不走,用手感受冰凉的铜板乐歪了嘴。

家里正愁没铜板花,她说把金子兑开吧,张阿公立时就能恶婆婆似的倒在床上喊心口疼,这会儿抬了一箱铜钱来的叶知县,在她眼里别提多贴心,直夸:“知我者叶知县也。”

小林掌柜骄傲纠正——请叫他叶通判!

张知鱼砸舌:“知县是六品,通判是五品,叶大人好运道,竟然连升两级!”

*出门看船

送走小林掌柜,一家子又将金子布匹药材放在一处,守财奴似的看了又看。

张知鱼又下了决心给家里置产。

幸而得了这笔银子,张阿公也没功夫观察鱼姐儿是不是乱花钱了,他忙着写新书,再赚它几百两银子回来,唉,家里有几个吞金兽,少不得多劳累他老人家一番多挣几个花用。

是以挣钱最少的张大郎这几日在家又开始踮着脚走路,点不敢往爹跟前凑,就怕又开始水烫了凉了地折腾。

张知鱼本来想喊爹一起偷偷办下此事,见爹自个儿小命难保,也就歇了心转到小舅身上。

李三郎正在外头销货,他和徐大郎的东西都不多,日日早出晚归地找买主,今儿才销干净,琢磨着上街给老娘买些东西,明儿便穿着新衣家去,乐得爹诈尸出来夸他才叫好呢!

舅甥两个不谋而合地一同出了门子,路上他还问外甥女:“你打算花多少钱给大姐买船。”

张知鱼赶紧扶住小舅,怕他听见这么大笔银子摔了,见四下无人才悄悄说了个数:“四百两吧。”

“四百两,你回家玩泥巴去!”李三郎笑喷,虽然他没见过这么多钱,但好歹也出了趟门子,多少晓得些价,道:“你要买好船,至少也得六百两银子,还得靠运气才能抢到。”

“贵不会砍价么?”张知鱼哼哼:“我就花这么多给娘买!”

她自己如今除开慈姑的钱,一共有五百多两银子,二百多两是以前存的,三百两是刚分的。

爹娘跟她商量过,以后大宗的钱还是放在一起,只许她截流三成,她赚得多责任就更多,何况家里拿了以后也是要交到她手里。所以一千两银子便分了她三百两。

所以,买船这事儿还真不是她抠,实在是只拿得出这么多,给小舅一说,张知鱼毫不气馁,她觉得张家最近走狗屎运,万一就有兔子撞上来呢。再说了:“小舅你赚了多少?”连五百两的富婆都瞧不上了!

李三郎洋洋得意:“四十五两银子!”

这么大一笔钱都是他赚的,李三郎只觉得他娘老子何其有幸,竟得了自个儿做儿子,虽然比外甥女差远了,但有一就有二么,李三郎坚信自己只要活得够久,往后迟早能把这萝卜头斗下去。

四十五两已经够一家人宽裕地吃上一年,须知李三郎的本钱最初才只有几筐菜。

若是往常张知鱼已经跳起来了,现在她也是有巨款的小富婆,便有了富婆的尊严,轻易不做那等样子,只念着小舅东跑西跑地销货,人都黑瘦了些,这般年岁还没个家业,甚至连爱慕的女娘也没一个,便忍不住操心起来,盘算着不若买间铺子给他专开杂货店,或雇个人或自己卖东西,也算稳住了身,不用靠着哥哥们吃饭了。

张家有了钱,李家还在乡里,过得虽比寻常庄稼人好些,在如今的张家面前就差得远了。

张知鱼身上还流了一半李家的血,自然不能看着沈老娘的晚年过得比这边两个老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