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上天入地(第2/3页)

就连张阿公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张知鱼是现代人,接受的是男女平等的观念,八年下来多多少少都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思维。

张阿公老想着抱孙子,现在不仅把想传长孙的医术传她了,还被儿子撺掇得决定将这个家交到鱼姐儿手里,就连自己的几个闺女,他老人家都不是很愿意外嫁。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梅姐儿自己能接绣活养活自己,鱼姐儿能治病救人研究药品和胭脂水粉养活自己,这还要嫁么?直接招赘得了。只要张大郎和他活着一天,就不能让外头人欺负了她们去。

但梅姐儿运气不好,她跟着家里吃的苦多尝的甜少,等家里情况好起来,她已经有了亲事,幸好她自己也乐意,不让真让张阿公睡都睡不安稳。

至于月姐儿几个小女娘,暂时年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但张阿公想先看她们有没有本事养活自己,若有本事挣出命来,到时候再说如何嫁的事。

存了这个想法后,再看面前的这群人,张阿公觉得跟毛毛雨似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物超所值。

不过这群娘子很争气,拿起锄头挖地的姿势比张阿公都熟练得多,不仅把草拔得干净,还会把底下的土翻出来敲碎连根都捡走,这样就不会一下雨就被打回原型。

每日早上大周乡的娘子们会撑船把她们送过来,中午鱼姐儿雇了大桃乡的妇人,用赵掌柜和狄夫人运过来的米粮做饭,太阳落山前,大周乡的娘子还会来接她们回去。

张知鱼跟阿公商量后,工钱还是算的三十五文,都是苦命人,张家一年前也还在挣命,这种人的钱两爷孙都下不去手还价。

张阿公悲悯地念佛,转身就悄悄捂住了胸口——幸好这钱不是他们家出的!

但张知鱼很快就发现,娘子们干活干得更快更卖力了,原本她估摸着这活能干十天,现在看来不过七八日就能干完。

虽然请了人,但张家的女孩子依然要下地,防人之心不可无,主人家在地里起了邪心的人都会忌惮几分。

更重要的是,几个小的太不像话,一回乡就撒丫子玩疯了。

城里的天就那么大,又什么人都有,李氏再不许她们一个人出门。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都六岁了,去过的地方还没小宝多。

乡下就不一样了,可以跟大桃和去河边打野鸭子,还能用网去河边勾鱼虾,牛哥儿还给她们捣鼓了一个射程很远的弹弓,大家正琢磨着往天上打燕子,就这还不知足,若非水太深,大伙儿都得扎到池塘里挖它个三百斤老藕出来。

张知鱼不得不拘着小姑和妹妹,让她们在地里帮忙算账,每天大家要花多少钱,她和月姐儿记一份不算,水姐儿和夏姐儿也得记。

奈何九九乘法表表和阿拉伯数字威力太大,张家的几个女孩子算数都非常好,都不用细想口算都算得下来。

让她们做饭吧,才吃了一顿,地里干活的娘子们就说愿意分了米家去自己烧。

张阿公远远地就瞧见大孙女在田里指挥夏姐儿几个干事,生怕看孩子这事落到自己身上来,扭头背着手就踮着脚溜了。

他许久不曾在乡里待这么久,跟大伙儿有说不完的话,这天里正也在人堆里扯闲话。

正是春深日暖时,田里跑过来几个妇人,远远地就喊:“张大夫快来!夏姐儿正领着全乡的小孩在你们张家的坟头发了糖,挨个磕呢!”

“你说什么——发糖?”张阿公颈子跟被鬼掐住似的,发出一声破锣音,嚯地站起身,忙不迭往祖坟跑。

里正也吓得花容失色,张姓在大桃乡占了三分之一,本来人就多,还老是只生得出女儿,其他姓多少要嫁出去一些,张家入门的倒比出门的多,所以别看这代张家人不算多,但光数坟包张家肯定是最多的!

这挨个磕下去,岂不是叫自家爹爹多认一条街的外公去?

家里没孩子的人家倒是不急,想起是夏姐儿这条小娘鱼甚至还觉得这事办得还挺合理。

里正的婆娘就在旁边小声嘀咕:“我说什么?他家是不是一点亏不吃?先头才有人在他家坟边儿上拿了点土,这才过去多久,倒让全乡的孩子喊他们老祖宗。”

里正面上斥她:“惯会说嘴的老婆子,天天吃饱了就在这嚼白蛆。”回家就将二十来岁的儿子唤回来再三念叨:“我记得你小时候偷过老张头一盘子桑叶喂蚕,明儿你悄悄的拿两篓子昨儿网的小白鱼给张大夫送去,他若问起来,就言是祖上欠下的,千万把自己择干净。”他可不想到地下被祖宗按着揍!

那头夏姐儿和水姐儿两个魔头正在大房院子头罚站,两个孩子以往年岁小从来没拜过祖坟,今儿得空瞧着张大伯去坟边巡逻就起了心,她两个磕了还不够,想著书里说一堆人才叫祭祖,遂发动了全乡的萝卜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