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燕回戏(第2/3页)

养小宝一辈子的事儿,大桃想都不敢想,所以这会儿也只是坚定地道:“我一口也不会吃。”

张知鱼也不想小宝死,她叫过它的名字,就没法儿看着它死,转转眼珠道:“不怕,四个月总会下雨的,只要天气好转我就有法子让乡里有得吃,还让小宝不用死。”

下雨,顾慈在嘴里将这两个字过了几遍,瞬间对鱼姐儿竖起大拇指笑:“这是个好法子。”

大桃见他们两个打哑谜,睁大了水汪汪的眼睛不高兴地道:“我还是小宝的主人呢,你们都不告诉我怎么办。”

顾慈笑眯眯地拍着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大桃早看不惯这个一天到晚跟鱼妹妹一起看书认字儿的小屁孩,哼哼两声,转了头不看他,专跟鱼姐儿搭话,还将先前儿自个儿背会的两句书念给鱼姐儿听。

顾慈一跟鱼姐儿搭茬,他就不干,支起脖子嚎:“鱼妹妹,我还想再学两句,你再教教我。”

鱼姐儿自然满口答应,她喜欢这个堂兄,便做出个侧耳倾听的模样。

大桃面上一喜,就拿着这几句翻来覆去地背,鱼姐儿觉得孩子就得鼓励,鼓励得越多他越行,闭着心眼子就夸:“大桃哥真厉害,才学了几天就会背了,往后还不得考状元去。”

大桃谦虚一笑,也有些失落道,“我学的时候晚,成不了气候啦。”

顾慈见大桃这样儿也不舒坦了,至于吗,就没把事儿告诉你,就这么恨我?鱼姐儿也没跟你说,怎么就见天儿围着她转。

大桃见顾慈吃瘪,笑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他养猪久了,跟小宝学得警惕得很,一见就能看出好坏,就像这个顾慈,又美又温柔,但他就是老觉得这小破孩不是个好种子!

外头看着好,芯儿准流黑水。

鱼姐儿乐呵呵地给捧大桃场,盼着这孩子早点儿开窍,一把年纪了还跟夏姐儿似的傻,大桃得了鱼妹妹精心教学,越学越开心,嘚吧嘚吧背了一路,下车竟把一首诗都背会了。

张阿公素来知大哥这孙儿是个什么得行,上桌就跟鱼姐儿叹:“你以后不当大夫做个夫子我看也准成。”

这么个瘟猪儿,都教得会背诗了!

阮氏订的房在二楼的包间,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院子里有人唱戏,里头摆了一盆冰也不算热。

张知鱼见顾慈脸都有些发白了,便将冰盆挪得离他近些,让大伙儿都避开那个位置免得热着他。

天香楼离着湖水近,小二过得一时三刻就要往地上泼水,楼里还到处都摆了水缸吸热,故此里头的温度大家都还能忍受。

但张阿公一看菜单胡子就翘上了天——气的!

李家点了一壶茶,把自个儿带的食盒拿出来,桌子上一下便摆了几个菜,莲子羹、醋鱼、炒藕、清茶虾仁,还有只茶香鸡。

张阿公算了算银子,忍住肉疼喊大伙儿吃菜,菜再贵也没冰贵呐。

张家几个孩子都是头回听戏,夏姐儿拉住两个小姑就趴到窗户上不住地瞧。

江南的馆子,便没有不搭戏台的,又比别地更多几分花草点缀,让人看着就觉得心头凉快。

底下弹了两回琵琶,就有戏班子上台开唱。

几个孩子看得滋哇乱叫,鱼姐儿和慈姑也凑过去瞧,大桃晓得慈姑晒不得太阳,撇撇嘴将两个鸡崽儿塞到身后,让他们躲在影子里头看。

这出戏如今已改了名字,叫《燕回传》,不知谁人又添笔润色,这故事又多了几分惊心动魄。

里头叫燕回的少年,在春天还和家人一块儿在田里吃着馍,到了八月金殿上,却连燕回乡都没有了。

燕回身姿笔挺地站在堂上唱,原来的名姓便不必说,如今我孤燕难还巢,不如就改了这名姓,从此我就叫燕回!

堂下掌声如雷,更有豪客往上头丢五两的大元宝,叫骂悲叹之声络绎不绝。

几个孩子看得双拳紧握,都恨不得上场亲自捏碎那些个狗官。

待燕回跪下直喊皇帝老爷时。

张知鱼忽然心头一动,转头跟顾慈道:“这个称呼倒是有意思。”

皇帝老爷,可不是么,巷子里的街坊,乡下的庄稼人,都是喊天尊老爷,地主老爷,知县老爷,他们很多人都不明白皇帝和天尊本来就是尊称。

但说到“老爷”,大家就有杆称了,呼奴唤婢,家有肥田,大伙儿农忙时还常去做些短工挣钱哩。

所以许多百姓心头的能给他们做主的人,带给他们好运得人就是——老爷。

皇帝显然也被这不伦不类的四个字触动心神,看着已经变得干净的地面道:“他还活着吗?”

大太监汪德将头垂得低低的道:“回皇上的话儿,且还活着呢。”

皇帝沉默一会儿又笑:“这小子骨头硬,命也硬,是个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