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3章 意外的交锋(第2/3页)

只是隆庆从小受到儒家教导,更是有志于成为一个世人称颂的好皇帝,却是极为重视青史对他的评价。

正是如此,他亦是重视起此次对林晧然的恩赏,打算给予林晧然进行厚赏,从而避免青史将他写成一个吝啬的皇帝。

郭朴和高拱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只是事情好坏还难以判断,便是扭头齐刷刷地望向旁边的林晧然。

林晧然的眼睛微微地眯起,却是充满防备地扭头望向徐阶。

若是这老货敢于提议隆庆给自己授文勋,他必定站出来喷死这个老货,让自己的人直接攻击徐阶的不作为和嫉贤妒能。

对于武将和地方的封疆大吏而言,若是能够得到勋位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只是对他这种当朝大佬而言,文勋简直就是自断前程,却是等于被人踢出朝廷的核心圈层。

为了防止文官做大,太祖朱元璋早已经立下规矩:文官只能封伯爵,不涉九卿事。

换而言之,他顶多只能被封一个文勋伯爵,而且不能在朝堂继续担任文华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只能像王守仁那般在地方担任封疆大吏。

他早前之所以一再谦虚地推辞恩赏,一来是不稀罕赏金和赐服等,二来正是防止徐阶借着这山西大捷给他授了文勋。

每个朝代都有着一套游戏规则,他却是不可能一边接受文勋所带来的福利,一边却是继续呆在朝廷的核心圈层之中。

正是如此,如果徐阶敢提议送他文勋,那么他便要给徐阶送棺材,跟这位所谓的贤相在这朝堂上直接撕破脸。

一时间,偌大的金銮殿弥漫着一份紧张的气氛,一场大战似乎随时上演。

徐阶特意望了一眼林晧然,这对一本正经地拱手道:“皇上,恩赏之事可交由礼部集议!老臣之所以提及此事,便是要提醒皇上,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这才是治国之道也!”

这……

马森等官员看着徐阶突然退了一步,却是纷纷望向前面的礼部尚书陈以勤,却不知陈以勤是不是已经倒向徐阶。

陈以勤面对着众官员的目光,嘴角却是泛起一抹苦涩之色。虽然他知道大家都猜测着什么,但他实质还是尽量保持中立,却是不可能冒着得罪林晧然的风险向皇上提议授文勋。

咦?

林晧然昨天还跟陈以勤把酒言欢,而今看到徐阶没有攻击自己,不由得扭头望向了徐阶。只是他比其他人更是敏锐,隐隐觉察徐阶似乎是假借自己的事情做铺垫。

朝堂的斗争却不总是一上来就生死相向,很多时候都会做一些看似无着紧要的铺垫,却是不知徐阶这是在唱哪一出。

隆庆历来不喜欢动脑子,先是望了一眼不抗议的林晧然,然后从善如流地道:“准徐爱卿所奏!陈师傅,此事便交给你们礼部了!”

“臣遵旨!”陈以勤当即便是恭敬地回应道。虽然他亦为裕王讲学九年,但却远远无法跟高拱相比,他跟隆庆只能算是普通的讲师和学生关系。

关于林晧然恩赏的事情已然敲定,只是不知是斗争的开始,还是这场斗争已经到此为止。

高拱一直隔岸观火,而今看着徐阶的事情已经完毕,显得急不可耐地站出来朗声道:“皇上,臣有本奏!”

殿中的官员听到洪亮的声音,却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若是哪一天高拱不站出来奏事,那么才是太阳打西边出的事情。却是不知道这高胡子哪来的精力,根本没有一日能够消停的,每日都是那般的生龙活虎。

“高师傅,请奏!”隆庆面对这位最器重的老师,虽然亦是觉得高拱确实事多,但还是保持恭敬地抬手道。

徐阶似乎早知道高拱会跳出来一般,已经是眼观鼻、鼻观心的老僧入定模样,只是嘴角微微上场,显得一切都成竹在胸般。

林晧然注意到徐阶的表情,脸上当即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高拱从宽大的袖中掏出一本奏疏,显得石破天惊地道:“皇上,经臣多次核查,北直隶提学徐爌、山西巡抚邹应龙和松江知府藏继芳等十二人或庸或贪,请将他们革职!”

自从高拱兼任吏部尚书以来,跟着以往“和光同尘”的吏部尚书完全不同,而后的大明官场可谓是动荡不安。

不说今年京察被罢免的那一批官员,在吏部推出了考成法后,每个月都有官员被免,搞到当下的官场是人人自危。

陈洪先是扭头望了一眼隆庆,而后则是亲自走下来,从高拱手中接过了那份弹劾十二名重要官员的奏疏。

这……

在听到高拱此次所弹劾的官员后,殿中官员的目光不由得纷纷望向最前面的徐阶。

这些时日,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高拱对徐党的清洗一直没有停止过,清洗的工作早已经从科道弥漫开来,每次都有徐阶的门生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