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6页)

先生听到这话微微惊了下,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漂亮的小娃娃读了这么多书。

苏轼和苏辙他们也是一脸惊讶。虽然他们知道福慧在跟欧阳先生读书,但是他们没想到福慧读了这么多书。

福慧今年年初才启蒙,读书还没有半年就学完四书,这太惊人了。

“先生,您讲的《公羊传》,我还没有学。”

“福慧,你说你读了四书,我可以考考你吗?”

赵旸听到这话,在心里默默地翻了个白眼,是不是每个先生都喜欢考问啊。

虽然在心里吐槽,但是他嘴上却说:“可以。”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先生就说了这么一句。

赵旸想都没想,直接答道:“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当赵旸说道【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这里,先生就打断了他,问他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

赵旸把这段话的含义说了出来,先生非常满意地点了下头。随后,先生又考问赵旸《孟子》。赵旸不仅一字不差地把全文背了出来,也非常准确地说出这篇内容的含义。

先生见赵旸回答的很不错,兴起地又考问他《论语》和《中庸》,结果赵旸又全部答对。

自从三年前大病一场后,赵旸就发现他的大脑像是被打通了一样,变得比以前聪明了不少。不止如此,记忆力也变得非常好。毫不夸张地说,他现在的记忆力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所以,他学过的东西,不管时隔多久,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先生看着赵旸的眼神越来越灼热。此刻,赵旸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宝贝。

这孩子不仅能熟记四书的全部内容,还把四书里每篇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份聪明可不是六岁孩子有的。

别说先生被赵旸惊到了,就连苏轼他们一群学子也被赵旸震撼到了。

他们读了不少年的书,如果先生突然抽问四书五经的内容,他们不一定能全部答对。可是,福慧这个小家伙毫不迟疑地就把先生提出来的问题全部答对。

“福慧,刚刚我说的《公羊传》内容,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啊。”刚刚先生说的是《公羊传》里宣公六年的内容,赵旸听过这篇内容里的故事。他把自己对这篇内容的理解跟先生说了说。不止如此,他还结合其他历史事件来阐述。

先生见福慧这个漂亮的小娃娃还熟知历史,望着他的眼神越发火热,表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说得好,说的太好了!”先生越发喜欢赵旸。在他眼里,赵旸就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他知道赵旸是官宦子弟,这几天是来太学试学。这么有天赋的聪慧学生,先生不想错过。“福慧,你学过《史记》?”

“学过一点。”他跟师兄学过一点《史记》。

先生还想再考问赵旸,但是现在在课堂上,不好再继续下去。他朝赵旸慈爱地笑了笑:“福慧,你坐下来吧。”

“谢先生。”

先生强压住激荡的心情,恢复一脸严肃地的模样:“我们继续说宣公七年。”

等上到宣公十年,先生才让学子们休息。

“福慧,你跟我来一下。”先生对赵旸招了招手,神色非常和蔼可亲。

赵旸面露疑惑,不过还是乖乖地走到先生跟前。

“先生,您有什么吩咐吗?”

先生非常慈和地问道:“我可以跟你聊聊吗?”

赵旸一听这话,就知道先生要跟他聊什么。

“可以啊。”

“那我们走吧。”先生牵起赵旸的小手,往他休息的地方走去。

学堂里,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被同窗包围了。

同窗们纷纷向他们打听福慧的事情。

苏轼他们自然不会把福慧的真实身份说出来,只说是他们的朋友,家里有先生教导他。

有的同窗说来太学试学的人都是官宦子弟,猜测福慧一定是朝廷命官家的孩子,所以他读书才这么聪明。

见同窗们都夸福慧聪颖,苏轼和苏辙兄弟俩非常骄傲得意。虽然福慧不是他们的亲弟弟,但是他们一直把福慧当做弟弟。

休息了一刻钟,苏轼他们继续上课。这节课,他们上的是《谷梁传》。

赵旸没有回来,还在跟先生说话。

先生没有急着一上来就让赵旸来太学读书,而是问他平日里喜欢做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书……

他这么做是想让赵旸放松。

随后,他就问赵旸为什么会来太学试学。

赵旸非常老实地说他的朋友苏轼和苏辙他们在太学读书,他也想来太学读几天书。

先生又问他,在太学读书怎么样。

赵旸说他刚才才在太学读书,还不知道好不好。他要多读几天,才知道太学读书好不好。

先生见赵旸这个孩子年纪小小的,但是却非常早慧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