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〇②个故事!(第4/5页)

另外的两家人也很高兴。

哦,是指董鄂家以及叶赫纳喇家。

海兰珠下的懿旨是三份,毕竟哲哲死了,皇太极如今也是驾鹤西去,整个后宫她是正儿八经的顺道给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韬塞、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指了婚。

除却爱新觉罗·福临的亲王福晋,是他自己看上的董鄂氏外,爱新觉罗·韬塞、爱新觉罗的福晋是被他的亲生额娘看上,然后去求了海兰珠。

至于·博穆博果尔的福晋

和历史一样,爱新觉罗·韬塞的嫡福晋是叶赫纳喇氏,轻车都尉博尔赫图之女,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则是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

按辈分来算,博尔济吉特氏可是海兰珠、大玉儿的亲侄女。

这是给予的补偿,毕竟身为顺治帝的苏清之根本没有娶位蒙古皇后的意思,为了表明大清与蒙古各部特别是科尔沁的联络依然紧密,可不得牺牲一下最小的弟弟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吗?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本人倒没觉得什么,反倒觉得他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挺活泼开朗的,他很喜欢。

也就是说,身为顺治帝的人不同,博穆博果尔、董鄂氏、福临三人并没有产生‘你爱我、我爱你,结果你却嫁给我弟弟’的复杂三角恋。

苏清之这个做哥哥的,历来表现出不说道德真君,但至少来说挺清心寡欲的,不重女色,不会像爱新觉罗·福临一样,自己屁本身没有,偏偏学习汉学文化里的糟糠,装文艺青年要找灵魂契合的灵魂伴侣。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爱你的时候你什么都好,不爱你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一种罪。

历史上的董鄂妃之于爱新觉罗·福临是这样,海兰珠之于皇太极同样如此。

这是爱的表现,而历史上孝康章皇后,孝庄文皇后,则是他们各自丈夫不爱的表现。

当然,造成博穆博果尔根本不拿正眼瞧董鄂氏最主要的缘故还是在于董鄂氏即使有心攀龙附凤,苏清之又不是爱新觉罗·福临这缺心眼的货,能有机会那才奇了怪了。

而读过书的女孩子一般很聪明,像董鄂氏这种,说她小家子气,气质像扬州瘦马实际上算苏清之的污蔑。

董鄂氏最大的优点在于知道进退,苏清之这种男人不是她可以攻略的。

在苏清之看来,在选秀中就和爱新觉罗·福临郎情妾意的董鄂氏代表麻烦,苏清之可没有‘棒打鸳鸯’,‘抢人’媳妇的想法。

利益能得多少先不说,最起码不会有兄弟翻脸,给外人看笑话的机会。

这是为帝者人不同、性格不同,所带来的改变。不光董鄂氏没有了‘好运’,不会像历史一样,先是做亲王福晋然后寡妇新丧一跃成了西宫大福晋,成了爱新觉罗·福临的平妻,这一辈子都只会是爱新觉罗·福临的妻子,从始至终不会再有身份上的改变,

而博穆博果尔

博穆博果尔和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碰到董鄂氏的时候,还会亲切的称呼董鄂氏一句九嫂。

这样的场景,让苏清之碰到过好几回,每每碰上都会让苏清之心中感叹一句世事无常,果然那句话说得没错,身份的改变带来质的转变。

最起码董鄂氏挺有自知之明的,知晓自己不喜欢扬州瘦马的调调,就抓牢喜欢温柔小意女子的福临。

不过和历史一样的,是大玉儿依然不喜欢海兰珠,不过好在这回,大玉儿不再是历史上拥有蛮横权利的孝庄文皇后,而是普普通通的庄太妃,尚且需要福临主动开口才能被接出宫奉养。再不满意董鄂氏这个人,大玉儿也不敢像历史上那样,在董鄂氏生产之后点名要董鄂氏伺候她,就只为了磋磨董鄂氏,以报儿子被‘夺’走,因为爱情忤逆她的仇怨。

顺治九年(公元1654年),帝娶后佟氏;顺治十一年(公元1656年)皇后佟氏生子。也就是说,相较历史,此方时空的爱新觉罗·玄烨,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要晚两年降生。

不过依然活了61岁,依然一生立了三位皇后,不过唯一不同的是,雍正帝不是爱新觉罗·胤禛,而是爱新觉罗·胤礽,有苏清之在,哪怕苏清之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主动禅位给了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也是活到了88岁,才溘然离世。

有苏清之这么一位人瑞在,又是太上皇的身份,怎么允许爱新觉罗·玄烨像熬鹰、养蛊一样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呢。也就爱新觉罗·玄烨福气好,生下的儿子才会个个都挺有才,换做其他人,哪怕只有一个有才的儿子,对于江山社稷都是一种幸运。

偏偏爱新觉罗·玄烨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7年),大清正式将东瀛纳入版图,从此包衣旗中多了平、源、橘、藤原等包衣奴才,地位要比具有高丽血统的金佳一氏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