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卢城(第2/3页)

马车中,温印看向车窗外。

早前经商的时候,她时常往西边,尤其是西南的城池来,因为这里交通便利,百姓富庶,也同苍月临近,很好贸易往来,算是长风国中最富饶的一片。

眼下的战乱一年有余,西边似是没了早前的兴盛面貌。

温印想起外祖母同她说过的话,在自己国土上的仗,打赢了也不算赢,但又不得不打……

就同眼下一样。

车轮滚滚向前,途中快慢已经不是路程决定,而是风险和途中的突发情况决定。

彭鼎早前在驻军中,是汪将军的副将,有很充分的战场经验。要自东而西,安稳横穿长风南边,免不了途径交战区域,这样的战场经验就尤其重要。

眼下,温印看着窗外,仿佛已是颓然萧索之势。

去年东边旱灾的时候,仿佛也是这幅模样。又是灾荒,又是剿匪,好容易东边平静才平静下来,眨眼间,西边又开始两派内斗,伤得都是长风根基。

这一年多以来,温印多在中部和东部照看娄家产业,眼下忽然回到西边,途经好几处城镇都因为战火没了早前繁华富庶的景象,不得不让人心中嗟叹。

李裕脸色很难看,头靠在马车一角,没有出声。

这些他都见过,所以他比旁人都更迫切结束这场战争,所以他只能铤而走险……

“阿茵,放下帘栊。”李裕看向温印。

温印伸手撩起车窗上的帘栊在往外看,正好遇到一堆流民,流民见了马车中的人衣着华贵,就想扑上要食物。

起初温印还给,李裕没说什么。

再后来,李裕会问,能给多少,一批人,两批人?

而这些接受过食物的流民又会尾随,对李裕来说是大忌。

而且,这些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这些人,只会让他们徒增希望,然后希望依旧浇灭,回到早前。

所以李裕提醒,温印放下帘栊……

其实温印也不知道这场动乱要多久才结束,眼下只是李恒和李坦,但无论留下来的是李恒还是李坦,最后都会和李裕一争高下。

遭难的,都是百姓。

这只是温印看到的,但李裕清楚,这还是只是开始。

越往后,两军对峙越久,越多百姓流离失所,比眼下的景象还要惨烈许多……

到后来,还会有流民争食。

这场内乱,从李坦逼宫开始,前后持续了八.九年,也就是将近十年之久,带给长风的重创不是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就能补回来的。

他记得早前那次见柏靳的时候,还愤愤不平。

那时柏靳什么都没说,只问他,这场内乱长风会失掉了多少年?

他愣住。

柏靳又问,那要用多少年补回来?

那时起,他才真正去想一个问题——长风失掉的不仅仅是这十年,远比这十年更多。

周围都在往前的时候,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的都在退,更何况原本就在退的?

眼下,他可以告诉柏靳,长风失掉的远不止十年,甚至二十年,这就是现实。

长风自古都有夺嫡的习惯,百姓也习惯了内乱,在邻近诸国中,长风历朝历代很少有帝王登基是平稳的,反倒是太.祖爷爷,也就是他同温印调侃,说自己变过马那个,自他而起往后三代,都国中安定,那时的长风近乎鼎盛,也开辟了从巴尔到西域的商路,甚至有同苍月争辉的迹象,但随着时间的久远,谁做皇位又开始腐蚀人心,长风内乱十年,紧接着太平一二十年,再内乱十年,再太平一二十年……

邻近诸国中,唯有长风如此。

所以后来的长风步履维艰。

柏靳有句话说的对,没有太平安定,哪来的富强?即便富庶,都是从百姓血汗里榨干的。

他不要做这样的君王……

他这次再见柏靳,就和早前全然不同。

他很清楚他眼下要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所以他才要将这场内乱的时间压缩到极限。

眼下已经是三月下旬,四月初就会到苍月,四月中旬就会同柏靳见面。

最迟明年正月,他要结束这场内乱。

他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准备,从朝中到军中,都是为了加快结束这场内乱,他要撵回长风失掉的时间,就只能不遗余力。

“流民过去了。”温印的声音响起。

李裕这才收起思绪,躺在她怀中,轻声道,“阿茵,我想趴会儿。”

温印低头看他,“头疼吗?”

他摇头,“就是想眯会儿。”

温印笑道,“那你睡会儿吧,到了卢城我叫你。”

他轻嗯一声。

这月余以来,无论他有多焦躁,或是不好消息,或是同早前预期有很大出入时,他的焦虑总能在她怀中平复,他也能下意识安心。

眼下,又想起往后几年的纷争,还有长风要面临的场景,李裕抱紧她,暂且将这些思绪抛到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