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纵情声色(第2/2页)

“如何?”鞑靼可汗问道。

侍女强忍心中对自己方才舍身作陪的厌恶,“与传闻一样,请允许属下先行回去沐浴。”

鞑靼可汗打量了侍女一眼,挥了挥手,“去吧。”

-->>

;侍女欲回身,旋即又补了一句,“可汗交代的阿英已经试探完成了,今夜...”

“你放心。”鞑靼可汗道,旋即饶有趣味的在侍女身上打量了一眼,“本王不会把你赏赐给燕王世子的。”

酒宴彻底安静了之后,鞑靼可汗拿起一碗酒大喝了一口。

“可汗。”有大臣从座上起身走到鞑靼可汗身侧躬身行礼道。

鞑靼可汗躺在椅子上呼了一口气,望着桌上象征着身份权力的玉带,放声大笑了起来,“燕王啊燕王,你一世英名,却无人传承,可惜,可惜。”

大臣见鞑靼可汗自言自语,于是近前一步再次弓腰唤道:“可汗。”

“嗯?”

“如今燕王已经兵临济南府,济南府以北之地尽数攻占,燕王成为日后的大明皇帝指日可待,燕王强盛,蒙古不可与其明面冲突,臣看燕王世子生得端庄,又尚未婚配,与宁娜公主年岁也相仿。”大臣进言道。

听到大臣的言语,鞑靼可汗脸色阴沉了下来,“你想说什么?”

“日后之事谁也不可料定,明国正经历内乱,确实是时机,但蒙古众部也并不齐心,否则此次又岂能让燕王如此顺利南下,灭掉一个孱弱的政权从而留下一个强敌呢,臣是想,通过联姻,来稳固我部在蒙古的地位,宁娜公主已至待嫁之龄,只要燕王成为皇帝,那么燕王世子就是明国未来的储君,日后大明之主,如今燕王世子留在蒙古,正是一个机会。”

联姻的话一出,鞑靼可汗想起适才燕王世子的一番举动,顿时心生厌恶起身将进言的大臣一脚踹倒在地,“尔若是真心为蒙古,何不将你女儿奉献出来,本王认她为义妹,封为郡主,与燕王世子联姻何如?”

大臣挨了重重一脚,心生惶恐的跪倒在地,颤抖着连连解释道:“可汗饶命,臣之女身份微贱,就算是赠予燕王世子,亦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鞑靼可汗走近,揪起大臣衣领,“宁娜是我唯一的亲妹妹,她要嫁的,自然是草原上的第一勇士,而不是那个什么好色的世子,此等沉迷酒色之人,日后定也是负心之人,待他做了皇帝,还不知道后宫要有多少女人,你难道要让我的妹妹与那些中原女子共侍一夫?”

“臣不敢,臣不敢。”大臣连连磕头谢罪。

“滚!”鞑靼可汗一把将人甩开,“往后再敢打让宁娜联姻的主意,我定将你们与牛羊一起宰杀了。”

“是,是,是!”

--------------------------------

成德十四年,夏末。

——杭州——

烈日洒照在西湖上,前方战事吃紧,但画舫上吟诗作画的文人却不曾减少,游船划过的水面,波光粼粼,一只白皙纤细的玉手在一朵粉白的荷花上轻轻拂过,荷花随风摇曳,似在向游人示笑。

女子靠在画舫的栏杆上,任由风吹过青丝,在指尖环绕,旁侧有一个年岁略小的丫鬟跟随,而身后则站着一个负手静立的年轻人。

夏末的风,带着秋意,从远方归来,穿画舫而过拂向西湖的水面,潺潺的水声顺着木浆流动,一道道波纹从船尾散开。

这道风,吹得绿衣紧贴双腿,空荡荡的袖子也被吹得鼓起,他盯着船边的女子,“孙姑娘怎知在下会来杭州?”

“先生的本家是在湖广布政使司,但绍兴也是第二个家,既是回京述职,难不成还会走扬州?”女子回过头,清风吹拂着她身上的襦裙衣摆,臂间长长的披帛向风拂的方向飘动,轻薄的尾端与年轻人飘起的绿衣相交缠,“绍兴归京,杭州岂不是必经?”

年轻人不作言语,丫鬟便于一侧嘟囔道:“自先生离开,我家姑娘可是随了一路,哪知先生跑得如此快,只身便没了人影,害得姑娘只得到杭州等待,这一等就是数月之久。”

丫鬟不知缘由,但女子却是能猜到年轻人的去往,于是在杭州独居多月也不曾离去,直到等待的人出现,于是轻轻斥道:“好了。”

年轻人听后,合起双修微微躬身,女子便询问,“是我自愿来此,先生这是作何呢?”

年轻人不语,丫鬟随后走开,于是船尾之处便只剩她二人独处,他便走到栏杆另外一侧,负手道:“姑娘随父至湖广,伺机接近,可将在下调查清楚了?”

女子愣了愣,忽然捂着嘴笑了起来,年轻人不解,回身问道:“姑娘笑什么?”

“妾在笑,难怪先生已至而立之年还未婚配。”女子回道。

“...”

女子见他不解,于是起身走近,“先生多谋略,一计可安天下,亦可乱天下,身份多疑,难免引人猜测,故警惕之心重,也不足为奇,难道先生觉得,所有女子的接近,都是有所有目的的?又或是,”她再近一步,直至耳侧,呼吸近在咫尺,轻道:“不怀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