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太仆寺卿沈逸舟(第2/2页)

“下官明白,多谢大人提醒。”沈逸舟拱手谢道。

二人走出承天门至宫外止步,兵部尚书拱手拜别道:“沈大人是京城人士,在京有宅子,老夫就不安排其他的了,舟车劳顿,先回去歇息一夜吧,老夫还要去兵部。”

“好,”

——轱辘轱辘——

沈逸舟刚转身,迎面便瞧见了自长安右门入渡过外五龙桥往宫城驶来的车架,车架随后逼近,一衣着命妇服饰的年轻女子缓缓走下车。

沈逸舟为之愣住,干瞪着双眼站在原地,自己入太仆寺为官多年,太仆寺设于远离京城之外的滁州,数年不曾归京,自晋太仆寺卿之后,才有进京述职的机会,但也极少,马政繁琐,朝廷又极为重视,作为专掌马政的太仆寺,其官署内的官员,终年不得歇息,唯恐出差池,丢了脑袋。

车架上,晋阳公主刚下车,内侍便于身侧提醒道:“公主,太仆寺卿沈逸舟回京了。”

晋阳公主便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稍稍皱眉道:“他怎么回京了?”

“陛下要查马政,便召归了太仆卿。”内侍回道。

虽有许多年不曾见过,但沈逸舟还是一眼认出了女子,当朝皇后嫡出的皇长女,国朝的嫡公主,晋阳公主赵瑾禾,人就在眼前,按国朝礼制,公主亦是君,沈逸舟作为人臣不可迂回躲避,遂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下官太仆寺卿沈逸舟,见过晋阳公主。”

“沈大人多礼了。”晋阳公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与皇后李氏一样温和的脸色,含笑的眼睛,“马政之重,事务繁琐,有劳大人为父皇操劳。”

“能为陛下分忧,是下官身为臣子的本分。”沈逸舟一见晋阳的双眼,便勾起了重重往事,遂赶忙低下脑袋打醒自己。

“虽说沈大人去年也回了京城,不过吾并未见到呢,吾与沈大人上次会面,还是在六年前的春宴上,哦不,是吾的及笄礼上。”晋阳公主道。

沈逸舟回京皆是匆匆往返亲自向皇帝述职马政,便拱手回道:“是,下官回京的次数少,所呆时长也极短,公主的及笄礼,恰好是下官在京之时,没有想到一眨眼,竟过去了六年。”沈逸舟随后再次大起胆子将脑袋带起,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晋阳公主,亭亭玉立,“公主也已长大成人了。”

“沈大人是父皇的臣子,忙则说明大人尽忠职守,不过就是苦了大人的亲眷了。”晋阳公主怜惜道。

沈逸舟摇头,“夫人随我常驻滁州,长女故去多年,幼女去年出嫁良人,下官已无牵挂,只望能为陛下分忧,替百姓谋福。”

晋阳公主笑了笑,便终止了交谈,擦肩离去,沈逸舟见人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红色的袖子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便转身离去。

晋阳公主走进承天门内,两侧宫墙高耸,皱着眉头思考道:“陛下突然要查马政,难道真是因为备战?”

“公主若是不放心沈大人的安危,小人可暗中查探。”内侍随于身后道。

“沈氏是我母亲的故人,与我有何干系,他是生是死,谁又在乎,陛下这么多年都未曾对沈逸舟下手,如今应该也不会吧?”晋阳公主思索道。

“也许陛下只是真的要查马政,任用沈逸舟担任要职,是陛下明白压制之术,能让人时刻警醒与分外小心,因为一旦出了任何差池,一点小过错都足已拿来扩大让他毙命,这种人,在做事情时往往都会更加小心。”内侍道,“上一任太仆卿可是被宜了三族,而轮到沈逸舟时,马政从未有过失,朝廷骑卫所用之马,皆为上等,这也是陛下用人的高明之处。”

晋阳公主轻叹一口气,“沈逸舟的事情,与我无关,也不要插手,以免让人起疑,多放心于正旦的大朝会吧。”

“是。”

“几年的光景,不过是一眨眼,这一个十年,又会生怎样的动乱呢?”晋阳公主摇着头,“若真来了,恐怕不是你我能承受的。”

----------------------------------

——坤宁宫——

晋阳公主来到内廷向生母李皇后问安,李皇后将女儿拉着坐下,询问道:“近年关了,你在外任知府的舅舅今年也回京述职了,算起日子,也有三年未见了吧。”

李氏士族出身,书香门第,其族人多以文职,亦有兼任将领者,但近些年,任高官者尽乎被外派至地方,或贬或迁任它地,光李皇后父族一支便有兄弟三人。

晋阳公主点头,李皇后便又问道:“你一直住在宫外,可见到了?”

晋阳公主轻轻摇头,“儿没有见到三舅,但适才在承天门见到了另一人。”

“何人?”

晋阳公主抬头,盯着母亲的神色犹豫了一下,旋即道:“太仆寺卿沈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