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调虎离山(第2/3页)

“这么多年过去,朕对你们几个兄弟不闻不问,是为人父的失职,你可怨我?”皇帝红着眼眶问道汉王。

汉王一愣,旋即从座位上退出,屈膝跪伏在桌前,“陛下是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担负着苍生,因而不可能做到均衡,所以世人才会用孤家寡人来形容天子,这些儿都明白的,儿身上这身袍服,锦衣玉食,也都是陛下所赐,生养之恩,本就无以为报,如此,儿还有什么好怨的呢。”

听着汉王懂事之言,皇帝倍感激动,再次起身亲自将其扶起,“没有人想做孤家寡人,君王也是,包括我。”

皇帝将汉王拉回座上,“我老了,赵家的江山社稷日后还是要交到你们手中的。”

“陛下不老。”汉王道,“圣天子定能长命百岁。”

皇帝摇头,“没有人可以逃离生老病死,但政权还将延续,这江山,日后是要交给你们几兄弟的。”

汉王瞪着眼睛,本又想起身,却被皇帝拉住,“你莫要慌张,今日只有父子没有君臣。”

“陛下的江山是储君的,儿日后定会辅佐新君,让赵氏江山永固。”汉王似做承诺一般道。

皇帝再次摇头,“为父继任帝位时,常思,太.祖皇帝为何要行封藩之制使得祸及朝廷,成为君主的忌惮,直至今日我才明白,藩王在,群臣才不敢有异心,即便藩王势大,然终究是赵氏子孙,血脉相承,只要龙椅上坐着的是赵家人,这大明江山就不会断送。”

“爹爹的意思是?”汉王好似听不明白皇帝的话。

“燕王世子即将提前行冠礼,”皇帝又道,“而你也将成年,这婚冠之礼近在眼前了。”

“冠礼...爹爹是想让儿,”汉王忽然语塞,抬头犹豫的望着父亲,“之国吗?”

-----------------------------------

是夜

汉王自入宫用膳,直至入夜才离去,而宫门各处举动,皆被晋阳公主府所获悉,夜幕降临时,京城狂风大作,突降暴雨,天气骤变,淋湿了夜禁前归家之人,此后长达半月之久,京中再无天晴,临收割的稻谷,被狂风暴雨吹倒于田地生根发芽,作物半数尽毁。

——钦天监——

钦天监正站在几丈高的金属仪器前,天井外的狂风吹入内,使得器械鸣声,铃铛不止,监正走出屋外,望着天上的气象,皱起白眉道:“天象有变,祸乱将生。”

“大人,马上就要秋收了,这天象恐怕不利于五谷。”今夜值守钦天监的五官灵台郎之一拿着一本记录的册子一支笔,随于监正旁望着天象道。

钦天监回-->>

到屋内的书桌前,准备写奏疏上呈,五官灵台郎随同入内,站在身侧犹豫的说道:“前几日占卜燕王世子冠礼吉日,发现北辰黯淡,太阴星却比往年的要...”

“京中已经够乱了。”钦天监正打断五官灵台郎的话,“天下大事,万物轮转,生生不息,自有他的规律,你我只是一届凡人,岂敢窥探天机,泄露天机,当做好自己的本职,推历法,定四时,分五谷,足矣。”

“是。”五官灵台郎只好拱手闭嘴。

--------------------------

翌日

——武英殿——

朝议之后皇帝御武英殿召见文武大臣商讨事宜,礼部尚书李文远从淋湿了些许的常服袖子内拿出一本册子呈上。

“陛下,明日燕王世子冠礼...”

皇帝翻看着册子,问道:“昨日世子入宫见朕,言不敢于宫内行冠礼,适才朝堂上也有学士厉声反对,因而朕想将地点改为燕王世子在京的府邸,如何?”

李文远听后,拱手道:“既行冠礼,又不逾矩,陛下圣明。”

“文武大臣前去观礼,外加一条,禁内外命妇同去。”皇帝又道。

李文远不知道皇帝的用意,也不敢多问,只得听命道:“是。”

“明日世子冠礼,父母具不在,朕也有要务要忙,齐王是这一辈中的长兄,长兄如父,就让齐王代为加冠吧。”皇帝再次吩咐道。

“是。”

“无误的话让通政使司刊印诏书,布告天下。”

“是。”

-----------------------------

成德十三年八月,燕王世子于应天府京城举行冠礼,由礼部与宗人府主持,二十四衙门八局备三进礼服,皇帝下诏,命宗室、文武百官观礼,又有令止,告内外命妇不得随同出席王世子冠礼,此令一出,世人皆以妇人位卑,不容出面参加,地位再遭打压,因将宫内改为燕王世子在京居所,故而朝中无人再上疏反驳。

“以往皇子冠礼于谨身殿,都是遵照祖制,令外命妇入宫同内命妇一同朝视,亲王也要回内廷叩谢生母的,而今年只是藩王世子的冠礼,为何也不让妇人露面?”礼部官员们收到消息,只得重新修改流程与人员安排,纷纷不解皇帝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