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5页)

他们从小用到大的那个小老虎存钱罐早就装不下这么多钱了。

于是,项小羽帮小崽们数好各自的存款后,带着他们去银行办了两张零存整取的存折,希望他们可以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

望着自己存折上315的数字,延安心里特别得意,感觉自己是比杨玉环还有钱的大款。

“妈妈,咱们下个礼拜还来存钱不?”

吉安摇头说:“妈妈这段时间很忙的,没时间每周都带咱们来存钱。”

“电视台的车马费是一个月一结的,下个月再来就行了。”项小羽帮儿子们将存折收好。

吉安说得没错,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她确实挺忙的,甚至连亚运会的闭幕式都没来得及观看。

自从她在采访海水浴场冷饮店时,意外出镜了一次,《热点追踪》这档栏目就用新闻记者代替了传统新闻节目中的主持人和旁白。

所以她现在录的节目都是真人出镜充当主持人的。

上次听大嫂讲了家属院买粮难的问题后,她跟欧阳抗美都对这个新闻挺感兴趣的。

渔业公司家属院附近,还有几个其他单位的家属院,一千三百多户,四千多个居民,居然愣是被买粮的问题困住了。

项小羽和欧阳抗美深入居民当中,进行现场采访录音,又找到渔业公司工会的那位年轻小干事,带她们一起去各部门跑了一遍申请粮店的手续。

三个人跑了四趟粮食局,三趟贸易办,两趟网点办,甚至还去了南湾县委、地区规划处,以及城乡委,向各部门负责接待的同志反映了砚北港附近居民区常年没有粮店的问题。

他们还顺便在这些部门盖了二十个图章,交押了十三种费用。

可惜,折腾了将近一个月,这个粮店还是没能办起来。

两个记者跟着办事的同志,切实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办事难”。

“我看就这么播出去得了。”做了一个月的无用功,项小羽也挺泄气的。

“这种没有结局的新闻,台里是不能播的。”欧阳抗美摇头。

“办不成粮店就是这个新闻的结局。”项小羽靠在椅背上无奈道,“这也算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吧,毕竟记者也不是万能的。咱们可以把这次的素材暂时分成两期,如果新闻播出以后,各部门有了动静,就可以再拍个第三期。”

以往同一个话题的节目只分上下两集播出,就连干部公款吃喝的新闻也只播了两期而已。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粮店居然可以播三集……

欧阳抗美想了想,似乎也只能这样了,总不能让这一个月的奔波变成无用功,白白浪费了时间。

她们将素材做成了两集,第一集 介绍了砚北港附近居民买粮难的现状,以及以往申请办粮店时遇到的困难。

新闻播出以后,电视台收到了至少五十封观众来信,全被省台转给了海浦记者站。

两人光是读信就读了两天,有不少来信观众遇到了类似问题。

大家希望海浦这边的解决办法,可以给他们一些启发和参考。

然而,在一周后播出的第二集 节目中,观众们非但没有找到什么解决办法,还跟随记者的视角来到各有关部门,听取了相关负责人介绍粮店造不起来的症结所在。

啥问题没解决,还惹了一肚子气。

第二期节目播出以后,信件减少了,但电话却陡然增多了。

观众们甚至来不及写信,当下就要打电话跟节目组倾诉个痛快。

海浦这边没有接到观众来电,但是第二天上午,项小羽却接到行署李副专员让秘书打来的电话。

据说李副专员看了昨天的节目后,特意发了话,要求各部门把砚北港居民买粮难的问题当作大事要事来抓。

项小羽和欧阳抗美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再去各部门办手续的时候简直无往不利。

地区粮食局和网点办都表态说,愿意承建这个粮店。

粮食局与她们对接的一个副科长苦笑道:“接下这个承建任务,就是将困难转嫁到我们局里来了,你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还得重走一遍,要在各部门盖二十来个图章,交十几项押金,各环节错综复杂,扯皮的事情肯定不会少,哎……”

*

新年的第一个周末,《热点追踪》栏目播出了买粮难的第三集 ,将粮店的最终落实情况告诉了广大观众。

不少观众写信来说我们的社会需要多一些像李副专员那样的好干部,也需要多一些《热点追踪》这样的记者同志。

项小羽虽然欣喜于观众朋友对她的认可,但是心里仍然不太得劲。

“你说,只是办一个小小的粮店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项小羽私下跟宋恂嘀咕,“我们跑了一个多月都没办成的事,人家副专员一句话就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