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3/4页)

项小羽闻言又心安理得地躺了回去。

她确实好久没有这么放松了,回了海浦以后,记者站的工作一直很忙,之前本想跟小宋哥一起来过二人世界的,结果二黑的媳妇又怀孕了。

忙碌了大半年,难得放松一天。

今天沙滩上的人很多,除了来游泳晒太阳的游客,还有不少背着保温箱卖汽水冰棍的个体户。

冰棍箱子再次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宋恂没等孩子们吵吵,就主动掏钱给几人买了冰棍,又让卖冰棍的大娘给隔壁遮阳伞下的项远洋两口子也送了两根。

“我还不如带着摄像机过来呢。”项小羽啃一口冰棍说,“为了配合海浦旅游业的发展,地委请省台给他们拍一组彩色的风景纪录片。我看这个海水浴场也可以算一站,趁着暑假游客多,可以拍几个镜头。”

宋恂心说,项小毛可真是苗女士的亲闺女,一刻都闲不下来,整天风风火火的。

正这样想着,陪儿媳妇去卖汽水的苗玉兰又嗖嗖跑了回来。

抓起油布上的西瓜啃了一口,她就对闺女和女婿说:“我刚才在那个公家的冷饮店里,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娘,你赶紧歇一歇吧,别忙啦。”项小羽劝,“大家都是来游泳和晒太阳的,你也躺下享受一下嘛。”

苗玉兰瞄一眼那个五毛钱只能用两小时的遮阳伞,嫌弃地说:“既然是来晒太阳的,你们还租遮阳伞干嘛?海边的太阳我都晒了一辈子了,还有啥可晒的!”

她之前还对这个海水浴场挺好奇的,但是来了以后才发现,这里就是沙滩空旷点,游客和商贩多一点,其实跟瑶水没啥区别。

“我刚才在那个冷饮店里,见到一个好玩意!”苗玉兰重新说起正事,“那里有个能做饮料的机器,不像咱们这个汽水,还得用碎冰镇着才能喝。人家那个饮料,从机器里接出来就是冰凉的!我好奇它是啥味的,花七毛钱买了一杯,其实跟普通橘子汽水差不多,但是那个水特别冰,冰得我腮帮子疼!”

“一杯汽水这么贵?”项小羽惊讶地问。

“对啊,那个售货员说,这里是旅游景点,景点的东西价格都高。”苗玉兰肉疼道,“要不是为了跟她套近乎打听机器的来路,我哪舍得花这么多钱喝饮料啊?”

宋恂笑问:“娘,你看中人家的机器了?”

“对啊,那机器可真不错,”苗玉兰给南美混血儿擦了擦脸上的沙子,又继续道,“有了它就不用去汽水厂进货了,也不用去冷冻厂买冰。而且装饮料的大桶里有个东西能转,饮料在里面就像瀑布一样,可好玩了,我站旁边看了半天。饮料虽然卖得贵,但好多年轻人都掏钱买呢。”

宋恂听了她的形容,便问:“这种机器得插电吧?”

“对!”苗玉兰点头说,“我已经打听好机器的生产厂家了,一台机器也不怎么贵,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插电。我想让你大嫂买一台这个机器在码头卖汽水,搭配着卖点海鲜零食和瓜子花生之类的。”

大儿媳每天得骑三轮车去汽水厂进两次货,一来一回也挺耽误时间。

而且搬运汽水箱子是个体力活,一个女人干有点勉强。

所以,苗玉兰才想让儿媳妇改换这种制冷饮料机,她已经打听过了,只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倒进去就行了,特别省事。

宋恂明白丈母娘的意思,点头说:“拉电线的事,让大嫂直接找管理队谈吧,这个生意顶多能做一夏天,估计得按月交一笔电费。如果管理队不同意,就让她换个位置,我们公司在码头有个门头房好像租给个体户开小食店了,大嫂可以去那边做生意。”

*

一家人在沙滩上玩到傍晚才散场。

项小羽在海边放松了一天,第二天又骑上她心爱的小摩托去城里上班了。

新的一周,她跟欧阳抗美又得制定拍摄计划了。

她们最近主要在忙两方面,一是帮地委宣传部拍摄旅游纪录片,二是给《热点追踪》供稿。

项小羽一进办公室就说:“咱俩这回可以把两个工作放到一起做了!”

“啥意思?”

“我昨天去了海水浴场,几乎所有商品的售价都是正常价格的两倍,游客普遍反映东西太贵。”项小羽翻出她昨晚整理出的物价清单说,“个体户的定价不太好管理,但是国营冷饮店的价格也贵得离谱,一杯冰镇饮料敢要价七毛钱!”

“景点商品用的是绿色标签吧?”

“再是绿色标签也不能要价七毛钱啊!”项小羽摇头,“我昨天特意去看了,其他商品比如面包火腿肠的标价都是绿色签,但是饮料和冰糕没有标价,他们要多少,游客就得给多少。”

时下的商品价格基本可以在某一地区或县市之内做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