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3/5页)

*

收到节礼总是让人喜悦的,项家人张罗着往屋里搬东西。而几公里外的渔业公司里,宋恂还在跟公司的领导层开会。

从今年的过节福利就可以看出来,渔业公司去年征战外海的回报丰厚,吃到了甜头。

然而,就在这种人人看好外海渔场的时候,宋恂却突然提议,由公司出资开办对虾养殖基地。

“宋经理,现在办养殖基地太早了吧?”副经理杨建堂不赞同道,“地区对咱们的要求是组建一支拥有二十只渔轮的船队,既然在外海打渔是稳赚的,就应该集中力量多购买一些渔轮壮大咱们的船队。没有必要在养殖场上浪费钱财精力。”

宋恂颔首道:“老杨说的没错,咱们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保持高速发展的劲头向外扩张,还没到停下来守成的时候。即便地区没给咱们提出二十只外海渔轮的要求,买船也是要提上日程的。”

“那你……”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其他省份的渔业动态?”宋恂沉声道,“咱们海浦这边用补偿贸易的方式成功组建渔轮,本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按理说,其他省份应该很快跟风学习才对。但是我观察了几个重要渔区的渔业公司,只零星有一两家用外汇贷款买到了几艘渔轮,像咱们这样大规模进口十几艘渔轮的情况,几乎再没出现过……”

郭志勇不禁问:“国家对补偿贸易进口的渔轮收紧了?”

宋恂点头:“批得很少,一般申请在各省内部都能通过,但是再往上递申请就不行了,很多都被拒绝了。我上个月跟广东渔业公司的经理通过电话,从他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他们的申请被退回来了。”

也就是说,以后再想购买渔轮,通过补偿贸易和外汇贷款就比较难了。

要么等国产渔轮下水试航,要么直接全款进口。

杨建堂咬着烟屁股“啧”了一声,泄气道:“这会儿正是咱们向外海发展的关键时期呢,怎么在这时候收紧呢!”

郭志勇也拿出火柴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两口才说:“全国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都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事情得分个轻重缓急,相比于国防和科技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咱们打渔卖鱼这点事根本就不算事。好钢用在刀刃上,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也就理解了……”

实际上他们当初在省城谈判的时候就很悬了,进口渔轮的事情差点被叫停。

要不是地委袁书记帮他们打掩护,拖了好几天。

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海浦渔业公司了。

另一个副经理崔楠开靠进椅背,点着桌面说:“咱们是渔业公司的干部,说句不中听的话,咱们只能负责渔业公司上上下下两千张嘴的温饱问题,其他行业怎么样,咱们管不着,也不是咱们能管的。这个公司从成立起就没用过国家拨款,全是靠咱们自己拼出来的,如果贷款的路子也走不通,咱们就得尽快想想其他办法购买渔轮了。”

会议室里又是一阵沉默。

气氛低迷,宋恂见状便笑道:“国家也不是全无拨款的,咱们刚成立的时候,从地区借了十五万启动资金,这笔钱还没还呢!现在都压在职工的福利房上面了。”

提起房子,几个副经理的神色都好看不少,职工对福利分房的反馈很好,有些着急的人家,在年前就要搬进去入住了。

宋恂给自己的茶缸里蓄了点水,又提着暖瓶起身,给会议室里的另外四个人也添了水,这才坐了回去继续说:

“咱们从外海捕捞回来的海货,20%运往日本,剩下的80%按照当初跟地区的协议,只能在国内销售,而且给省城和上海供应的都是平价鱼。内贸和外贸的海鲜价格相差一倍不止。如果指望通过内贸赚来的钱扩充船队,一年顶多能增加一对国产渔轮,那还是在船厂有货的前提下。所以从国内船厂订货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进口渔轮。”

“咱们现在用于出口的海货都是跟天津,秦皇岛和广东等几个渔业公司的船队购买的。只凭这些外汇,明显不够进口渔轮的。所以,我才想尽快将对虾养殖基地搞起来,毕竟对虾是创汇率最高的,可以帮咱们快速积累外汇。”

几个副经理都琢磨着宋恂的话,没吭声。

郭志勇却突然问:“我听说,去年咱们这边的对虾养殖情况不太好,全地区的人工养殖对虾至少减产了30%。咱们这时候搞养殖基地,是不是太冒险了?”

“对虾减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打听过了,很多都是养殖户养殖不规范导致对虾病死的。”宋恂喝了一口茶说,“我这几天打算去南湾和临万的几个养殖基地考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的资金有限,投资确实不能太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