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4页)

郭志勇没干过收鱼的活,他甚至连收鱼码头都没怎么去过,运销和供应科的几个小年轻都不敢指挥书记干活,所以宋恂就把落了单的老郭收入麾下,另外带上一个名叫孙翊的办公室小干事,三人乘车去了瑶水村。

他们抵达码头的时候,瑶水的船队已经收山回来了,公社水产站的工作人员正带着磅秤收鱼。

“小宋主任,你不是已经去地区当了大干部嘛,怎么还跑来抢我们的饭碗了?”水产站的老孙见到宋恂便开着玩笑打招呼。

“哈哈,我这个干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现在单位里揭不开锅了,只能回来重操旧业。”宋恂从裤兜里掏出两包大生产塞进他手里,“这次还真是不好意思了,我们也有出口任务,咱们两家得合作一下。”

“早听项队长说了,”老孙将烟揣进兜里,然后用夹着烟的手指向码头西边的几条船说,“那几条船上有些好货,你们过去看看吧,都给你们留着呢。我们今天的任务快要完成了,那些你们拿走。”

瑶水这边实行包产到组以后,渔民的捕鱼热情直线上升,以前还得由大队干部集体组织,赶着大家出海。

如今包了船的那些人家,根本不用人催,恨不得天天出海打渔赚钱。

西边的那几条船里,就有项英雄的船。

“只有黄鱼和带鱼能给你们!”项英雄从船上跳下来,“梭子蟹我们得自己留着做蟹酱。”

“你留那么多梭子蟹也没用吧?家里哪还有人手做蟹酱?”宋恂往船上望了一眼,梭子蟹的数量可不少。

“跟我一起包船的二辉家打算做这个,他今年不要别的了,就要这些蟹子。”

宋恂无所谓地点点头,螃蟹本就不是他们的目标,想赚钱还得靠大黄鱼、带鱼和对虾。

他为老丈人和自己的两个同事相互做了介绍,便从队里借了两个磅秤,带头走上了码头。

郭志勇称着一筐筐海鱼说:“这个位置还是有点偏呀,距离冷库太远了,一会儿还得请人帮忙把咱们收到的鱼运去砚北港的冷库。”

宋恂赞成道:“一会儿跟队里借两艘空船帮咱们跑一趟。生产队打回来的鱼,除了指定供给外贸单位的,很少有往砚北港送的,都是直接运回各自的生产队,或者最近的供销站。咱们之前没有准备,从明天起可以让打到符合出口标准海鱼的船,直接开到咱们公司的码头去。”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一件事,将收鱼的任务暂时交给渐渐上手的老郭和孙翊,又让老丈人给两人帮把手,自己则骑着电驴子,跑去了公社广播站和海浦渔业电台。

“郁台长,这件事就拜托你了!”宋恂与郁英荷握手。

“你放心,这也算是为渔民们服务嘛,渔民出海打一趟鱼不容易,你们的收购价给得高,也能让渔民增加一些收入。”郁英荷笑着说,“我们节目现在的收听率很高的。今天下午三点,明天早上八点左右,明天中午十二点,各帮你们播报一次,到时候你们公司的码头上肯定全是渔船,只要人家送去的鱼真的能入库就行,可别砸了我们电台的信誉和口碑。”

“那不会,只要符合出口标准,来多少我们就收多少。”宋恂保证道,“冷库距离码头不远,收了鱼马上就能入库。”

谈完了公事,郁英荷又问起了项小羽的近况。

“她上次给我写信说,省大新闻系的培养方向是按照报社的新闻记者培养的,但她以后还想回电台当播音员。我给她写了回信,也不知她收到没有,这都快半个月了还没动静呢。她在省城没什么事吧?”

“没事,可能是还没收到信呢。”

“我就怕信件在路上被弄丢了,电话也没人接。”郁英荷拧眉说,“回头你联系到她的时候,跟她说,要是还想干播音这行,可以抽空去省城广播电视学院旁听一些专业课。我帮她打过招呼了,她本来就是从电台口走出去的,去旁听一下课程,学校也是欢迎的。”

宋恂不知道他媳妇那边有什么打算,但还是赶紧跟郁台长道了谢。

项小羽已经离开渔业电台两年了,竟然还能请得动郁台长帮她办理旁听证。

宋恂一面在心中微感诧异,一面又觉得以项小毛的为人,这件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他媳妇一直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

当天收到的鱼,全部运去砚北港的冷库以后,渔业公司三人并没有返回单位,而是跟着运输船重新回到了瑶水村。

收鱼的工作至少要持续半个月,他们天天都得来码头。

大家都不想来回折腾了,于是便住进了宋恂在瑶水村的房子。

郭志勇到底是有了些春秋的,回到队里以后,连晚饭都顾不得吃,躺到床上就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