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4页)

苗玉兰拉住还想给她倒水的吉安,扭头对旁观的女婿说:“这俩孩子的事我接手了,你看书去吧。等吃饭的时候,我再叫你!”

宋恂点点头,跟两个忙成旋风陀螺的儿子说:“爸爸还有工作,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帮忙招待一下姥姥和小舅。把你们的水果零食也拿出来跟姥姥和小舅分享一下。”

听到儿子们响亮的回应,他才跟丈母娘和小舅子招呼一声,上楼收拾客房去了。

*

丈母娘的到来,算是将宋恂彻底解放了。

除了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顺便接送一下双胞胎,其余时间都可以由他自己支配。

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爷仨还是要挤在一个被窝里的。

宋恂嫌弃地提议过好几次让他们去跟姥姥或者小舅睡,都被小哥俩噘着嘴拒绝了。

即使跟爸爸一起睡,还要被迫参加睡前考试,两人仍是不屈不挠地死守着阵地。

这天宋恂洗完澡回屋睡觉时,吉安和延安已经被姥姥抹完香香,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了。

恨不得将整张床都占满。

宋恂将两个崽往里面推了推,例行公事似的说:“开始吧。”

房间里瞬时响起了小孩子脆生生的背诵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每晚睡觉都要背一遍,早就背熟了,宋恂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脑子里还在想单位里的事,岑冠寿马上就要轮训回来了,有些工作终于可以交还回去,减轻点他的负担。

《三字经》才背到一半,吉安却突然停下来,老气横秋地叹口气。

宋恂回过神问:“怎么了?”

顺便把延安快要蹭到他脸上的脚丫子扔下去。

“我姥姥说的话,邢爷爷他们好像都听不懂。”吉安皱着小眉头有点苦恼地说,“可是我说的话,邢爷爷能听懂,姥姥也能听懂,我还能听懂姥姥说的话……”

宋恂险些被这孩子绕晕了,想了想才说:“你姥姥说的是方言,邢爷爷他们听不懂也是正常的。”

这两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就是南湾方言加普通话混着说。来城里上了托儿所,才被老师要求说普通话。

这会儿发现姥姥无法融入他们的交际圈,吉安还小大人似的,替姥姥苦恼上了。

他瞅了瞅身旁还在抠脚的弟弟,手脚并用地从他身上翻过去,爬到爸爸身边小声问:“乡巴佬是什么意思啊?”

“不是什么好话,”宋恂把他的背心拉下去盖住肚脐眼问,“你从哪里听来的?”

“今天姥姥送我去邢爷爷家的时候,王阿姨说的,她说我姥姥是乡巴佬。”

宋恂一怔,起身问:“她当着你姥姥的面说的?”

“不是,”吉安摇头,“姥姥走了以后说的。”

但是小动物的直觉告诉他,王阿姨就是在说他姥姥。

“王阿姨可真讨厌,”吉安学着他姥姥的语气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她是我见过的最讨厌的人了,她骂晓慧姐姐是猪,还说我姥姥是乡巴佬。”

他上次已经跟王阿姨说过了,晓慧姐姐不是猪,不要再骂她啦,可是王阿姨明明答应了,回头却又点着晓慧姐姐的脑袋说“你是猪啊”。

宋恂心里刚升起些火气,听他小小个人儿说什么“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又瞬间破了功。

“你要是不想去邢爷爷家就别去了,回头我去替你说一声。”

“我想去啊。”吉安努了努嘴说,“我不喜欢王阿姨,但邢爷爷,郑奶奶,邢伯伯,晓慧姐姐,晓光哥哥很好的。”

“那明天我送你去吧,让你姥姥在家休息休息。”宋恂目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将丈母娘跟对方隔离开,不能让丈母娘在城里帮他出工出力,还要受邻居的气。

他这些天也发现了,苗玉兰在城里,明显没有在县城那会儿快活,语言障碍就把她挡在了很多圈子之外。

延安竖着耳朵偷听了半天,突然插话说:“咱们可以教姥姥说话。”

宋恂赞成点头。

反正他俩平时除了玩没别的事做,要是能教丈母娘说说普通话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

*

于是,双胞胎开始有模有样地当起了苗玉兰女士的语言小老师。

不过除了教姥姥说普通话,宋吉安心里还惦记着别的事。

这孩子的记性比普通小孩好很多,所以记仇的时间也比别的孩子长了不止一星半点。

当延安已经忘了这码事,继续做他快乐的小菜鸡时,吉安心里还惦记着王阿姨骂他姥姥是乡巴佬的仇呢。

宋恂家和吴科学家是先锋路上唯二在院子里种菜的人家,而且菜园子里的品种还挺丰富。

苗玉兰来了以后,将两个菜园子里的小青菜打理得长势喜人,那些菜他们一家根本就吃不了。

因着孙子在邢家跟邢志斌学下围棋,算是认了师傅了,苗玉兰对邢老师一家相当客气,菜园子对他们家完全敞开,想吃什么菜随便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