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5页)

原本在老家的时候,她还觉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挺厉害的,这么小就会背弟子规,会说几句外语了,儿歌也唱得挺好,在她眼里吉安和延安不捣蛋的时候简直是完美宝宝。

但是跟人家那一桌上海小朋友一比,她又觉得自家儿子在才艺特长方面弱了一点,应该好好培养一下。

“两岁多还没定性呢,学钢琴太早了。宋悦到了六岁才开始学习弹钢琴,但也经常坐不住,我那会儿放了学就陪她练琴,我都学会了,她还没学会呢。”

宋恂不太赞成让儿子们这么早就学钢琴,理解能力不行,事倍功半。

“不学钢琴也行呀,但总得学点什么才艺吧?我小时候在村里,大家顶多跟着收音机学唱歌,像我这样好动的还能自学跳个舞,但是身边一个正经会才艺的也没有,所以无从比较,也就从没想过要学习什么特长。但是咱儿子所处的环境跟我那会儿完全不一样,城里的小孩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小就多才多艺的。我可不能让儿子们被比下去!”

项小羽虽然觉得小哥俩像小傻子似的望着人家唱歌的画面挺搞笑,但是笑过一次就够了,她可不想让儿子们总是傻看着。

“回去以后,我抽空带他们去少年宫看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吧。”

宋恂对于让儿子们学乐器的提议并不看好,老宋家的男人好像对艺术都没什么兴趣。

老宋虽然娶了会跳舞的孟团长,但也没什么艺术细胞,还是大老粗一个。

他们兄弟三人就更别提了,宋恺和宋恒没一个对唱歌跳舞感兴趣的,宋恂自己会拉二胡弹钢琴,都是十几岁以后才开始学的。

当时宋悦需要学习这些,父母没时间看着她练琴,都是宋恂写完作业以后,每天看着小妹妹练的。

结果宋悦还没学会呢,他倒是都学会了。

不过,他只是记性好,对吹拉弹唱并没有热情。

项小羽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要事,跟宋恂嘀咕了半晚上,她已经可以想象到以后两个儿子一起上台演奏的画面了。

宋恂瞟一眼捧着图画书,给弟弟看图编故事的吉安,没忍心打碎她的梦想。

*

次日一大早,便有双胞胎的一场戏。

地点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门口,保姆带着两个小东家送别父母,地主爹是去上海送货的,而女主角则要借着照顾丈夫的机会,帮上海联络处的同志传递重要情报。

等她再次返回吴县时,双胞胎儿子就只剩一个了。

今天上午就是拍这两个需要双胞胎出场的镜头。

宋恂为了满足媳妇想要一家四口在电影中同框的愿望,在苏州冬雨绵绵的清晨,换上了黄包车夫的单薄外套,拉着黄包车等在不远处,欣赏两个演员抱着自己的儿子依依惜别。

他还得给这两个演员拉车……

望着黄包车跑远,双胞胎简直演技爆发,追到街面上喊“爹爹”喊得真情实感。

仿佛远去的真是他们的老父亲。

张衡笑着给宋恂递了条毛巾,哈哈笑着说:“幸亏让你这个亲爹去拉车了,刚才拍摄的效果特别好。宋局长,你看这要怎么感谢你才好!哈哈。”

宋恂擦了擦脸上脖子上的汗,穿上媳妇递过来的棉袄,语气无奈道:“你别在演职人员表里填上我的名字,就是对我的感谢了。”

要是被钱小六那几个知道他在电影里扮演了黄包车夫,他能被这些人嘲笑一辈子!

最后一场戏,只有延安自己出场了,这会儿他的双胞胎弟弟已经丢了,女主人从上海回来以后,从保姆的口中得知了这个噩耗。

项小羽如愿拍了一场台词很多的戏,但是彻底拍完这场戏以后,她拉过在故事中走丢的吉安抱了好久。

“妈妈,你怎么啦?”

拍这场戏的时候,吉安被爸爸带去了门口的小河边玩,看到了两个大娘提着竹篮在河里洗米,还看到了渔船上的大黑鸟。

爸爸说那是鸬鹚,也叫鱼鹰,可以帮渔民伯伯捕鱼。

“妈妈没怎么,就是有点想你了。”项小羽摸了摸儿子的头毛,语带伤感地对宋恂说,“也不知道最后春娃被他妈妈和哥哥找到没有,这要是真丢了家长得多伤心呀!”

宋恂在导演那里看过剧情梗概,直接跟她剧透:“真的丢了,但是成年以后找到了,因为是双胞胎,还……”

项小羽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可以了可以了!找到就行,别再说啦,我还想自己去电影院里看呢,给我留点悬念。”

她心里特别想知道这对双胞胎的结局,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情纠结地不想继续听了。

宋恂听话地闭嘴,不想让她陷在这种负面情绪里,便提议带孩子们出去逛一逛。

“他俩的戏份已经拍完了,咱们还能在苏州呆两天,带他们去园林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