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4/5页)

冯培芸来了一趟工业办,平白赠送一个消息,就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不过,她带来的这个消息,还是让宋恂很动心的。

团结公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渔业方面,但从事渔业活动的大部分劳动力都是男性。

妇女们只能侍弄地里的庄稼,补鱼网,晾晒海货,有些富队还会让她们搞养殖。

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闲散劳动力没有被利用起来。

纺织业是公认的女性从业者最多的行业,要是真能把这个服装厂争取过来。

对团结公社而言,是个安置剩余劳动力的大好机会。

宋恂往市里给方典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帮忙核实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方典的人脉主要集中在食品行业,纺织业方面他也没什么谱,隔了两天才给宋恂回了话。

确有其事。

建分厂的事还只是一个意向,在他们公司内部讨论,具体方案没有对外公布。

得了方典的准话,宋恂不敢耽搁,当天就去找了苗书记。

“哎,你来的正好!”苗利民招手让他坐下,“渔业公司那边归入社队以后,后续问题还挺多的。你们瑶水村有个花多多同志,整天往公社跑,要公社给她闺女儿子安排工作。”

宋恂还在想瑶水什么时候有个花多多同志,听到后面才反应过来,他说的应该是田大妮的娘,田婶。

“她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初海味品加工厂的蟹酱配方是花多多同志提供的,她没要配方的转让费,而是让渔业公司给她家的三个孩子安排了工作。如今工作刚干了半年多,公司就被撤销了,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田婶可是个厉害人。

“她家的闺女,被安排去海味品加工厂继续工作了,但两个儿子就不太好办了。船只和船员归入生产队,那就是让他们回生产队打鱼,继续赚工分的。怎么可能另外发工资?”

对于县里直接将支公司就地归入生产队的事,宋恂一直不太认同。

当初公社完全可以将这两个支公司的船队接手过来,组建自己的渔业公司。

这样看虽然是把肉烂在了锅里,好像与生产队接手船只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船队由公社支配,赚回来的钱就归公社所有,公社可以用这笔钱支援一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几个生产队。

而瑶水和金海本就是相对比较富裕的生产队,船队归入这两个大队以后,赚的钱也是人家的,不会将钱拿出来贴补其他生产队。

如今因为这八对机帆船,项队长身上背负了巨债,可人家整天都因为多出来的船喜气洋洋的。

宋恂简单跟苗书记提了自己的想法,便将话头转到了市服装公司建分厂的事情上。

“他们真打算建分厂?多大规模的?”苗利民问。

“有这个意向,但具体细节还不清楚。我是想来问问领导们的意见,如果公社支持,我们情报组就先出面跟对方联系一下,要是公社对纺织业没兴趣,我就不费工夫了。”宋恂只是组长,不是工业办的主任,这事由他主动出面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那就由你先代表公社跟那边联系一下,尽量争取吧。”苗利民对这个消息还是很看重的,“有需要我配合出面的,你随时开口。”

有织袜厂这个先例在,公社的干部们都对纺织业提起了重视。

只要能将分厂争取过来,一定全力配合建厂。

有了苗书记的准话,宋恂当天就带着于元军跑了一趟市服装公司。

不过,他与冯培芸得到的是相同的待遇,在门卫处登记留下通讯方式后,就被门卫打发了。

想要见他们的领导,那是想也别想的。

领导正忙着呢,像宋恂这样从乡下来的小干部,每天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个了,若是随便来个什么人,领导就要接见,那不得累死领导呀!

两人在服装公司这边一个熟人也没有。

方典那边指望不上,他也是找了七拐八绕的关系才打听到消息的。

让他帮忙打听消息可以,但想找到能说得上话的人就难了。

宋恂给县制衣厂的靳厂长打电话,结果人家去上海出差了。

没办法,他只能先打道回府。

晚上陪着老丈人喝了点小酒,宋恂便回家翻看自己的记事本,想要从其中找找思路。

他当初能联系上省食品出口公司的业务,那是因为当时上面有人,直接找熟人牵线搭桥,他才得到了与一把手盛主任对话的机会。

但他在海浦市就是个农村小干部,一穷二白,不认识什么人,想要直接跟人家市服装公司的一把手对话,纯属做梦。

哗哗地翻着笔记本,宋恂突然停下动作,盯着上面的一行字发呆。

市纺织工业局,每个季度会在工人文化宫举办一次“全市纺织工业技术革新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