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3/5页)

王永禄又小心地四下观望后,才低声说:“前些年那些外出承建工程的包作头中,不少人被弄成‘黑包头’了,工匠们在外面也被视作‘盲流’。所以这些年很少有人外出接工程,要么老老实实地出海捕鱼,要么在自己队里零星地接点盖房子的活。谁也不想找麻烦!”

这是宋恂事先没想到的,他也小声问:“既然是公社牵头办的厂,就是集体企业,工人们都是受保护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王永禄“呵呵”两声作为回应。

“这种事本不该我来说,不过我跟孙志勇是老关系了,他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关照关照你。”他挥手说,“所以你就不要在其他方面浪费时间了,先招到足够的工人再说。县制衣厂的工期那么短,没有一支百八十人的队伍,根本就完不成。”

没想到其中还有这层关系在,宋恂笑道:“我知道了,多谢王组长,回头咱们叫上孙哥一起喝酒。”

“哈哈,好说好说,你先忙正事吧。”王永禄又给他介绍了几个十里八乡出名的匠人,就晃悠回了办公室。

宋恂独自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琢磨着去哪里找个合适的厂长。

直到中午去食堂吃饭时,他心里一直在掂量这件事。

看到在角落里埋头吃饭的孙志勇,宋恂端着饭盒就坐在了他对面。

孙志勇的吃饭速度很快,还像在部队似的风卷残云。

见到他在对面坐下才停下来问:“来新单位上班感觉怎么样?我这两天去下面办案了,上午才回来,还没来得及关心你呢。”

宋恂笑道:“已经有人替你关心了,人事组的王组长给我帮了不少忙。”

“哈哈,那老小子还成,他要是肯帮忙,你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他在工业办是老人儿了,自打工业办成立就一直在,十来年都没挪过窝。”

宋恂颔首,将王组长对自己说的事,简单跟他讲了一遍。

“生产队里的情况,真是这样的?我在瑶水的时候,没觉得那些会手艺的渔民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啊?我们队里肯定也有包作头。”

孙志勇哂笑:“大家在队里都是邻里邻居的,谁没事总拿人家的出身说事啊?再说贾新华和项英雄都不是什么革命积极分子,因为革命成绩吊车尾,以前经常要在学习会上自我批评。不过,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厂长啊?实在不行就先找一个临时的凑合凑合。”

宋恂想了想,摇头。

若是为了应付交差,随便找个有威望的包作头当厂长不是不行,但是等到工期完成以后,再想换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队伍的带头人还是很关键的。

“最好能找一个有些文化的,在工人们之间有些威望的,对行业规则比较了解的。”宋恂又补充,“最好在类似的营造厂或大型基建队工程队干过,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孙志勇无语,“这样的人都在城里的建筑单位干呢,谁会来咱们这穷乡僻壤。”

“你整天下乡,认识的人多,就没听说过这样的人?”

孙志勇仔细回想,摇头说:“一时记不起来,让我再好好想想。”

宋恂默默吃饭,不去打扰他想事情。

临近午饭结束,才听他不太确定地说:“我好像隐约听过金海那边有个什么人,以前是在市里的一个建筑队当过包作头的。不过,六几年那会儿城里开始大幅度缩减基本建设投资,他所在的那个建筑队也被缩减了,就从市里返回了农村。那人具体叫啥我想不起来了,我下午还得去办案,到时候顺路拐去金海帮你打听打听。”

“成,那就麻烦你帮我问问,我等你消息。”

*

宋恂上班没两天就迎来了休息日,孙志勇去乡下办案还没回来,招工的事暂时没什么进展,他打算将工作先放一放。

隔着篱笆墙招呼正在喂鸡的项小羽,“你回屋里换件厚实点的衣裳,咱们一会儿去县里转转。”

项小羽端着母鸡的口粮跑过来,问:“去县里干嘛?”

“你不是说要约会吗?”宋恂看看手表说,“咱俩现在出发,可以在县城玩一天。我单位的同事说,过年前这一个月,县文化团在每个周末都有演出。”

“你不是要忙工作嘛,还要找营造厂的厂长。”项小羽假意贤惠,“这样出去玩一天,不耽误你的时间呀?”

宋恂欣然接受她的好意:“那行吧,你就留在家里喂鸡喂鸭吧。原本想着,我马上就要忙起来了,正好抽出一天时间陪陪你。不过,既然你这么体贴,我就……”

“哎哎,我就是客气客气!怎么连这都听不出来!”将饭盆往鸡窝里一扔,项小羽跑来他的院子,一边洗手一边叽叽喳喳,“我早就想去县里一趟了!公社供销社的毛线颜色太少了,咱们去县百货商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