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5页)

“您尝尝我们厂鱼罐头的口感。”宋恂打开一罐茄汁鲐鱼罐头,请他们品尝,“这是半个月前刚下生产线的。那些品牌的名声大,有你们商行宣传推销的功劳,凭借我们瑶水村牌的品质,只要您能拿出之前的半成力气做宣传,不出半年,瑶水村牌也能变成知名品牌。”

林振业细细品味一番后,问:“你们这个怎么报价?”

“茄汁鲐鱼的,十八块钱一箱,每箱二十四罐。”

同类产品统一价格,大家都是这么定的。

林振业含笑摇头:“你这个报价不实在。这次展会的主办方有个让利条件,几乎人人皆知。”

“您是说给中间商五个点佣金的事吧?”

“嗯。”

“我们可以给您让利五个点,但是给您发的货就不是这种包装的了。”

宋恂从包里掏出另一罐鲐鱼罐头,贴标一模一样,但是包装盒不同。

“这款可以给您让利五个点,每箱便宜九毛。”

林振业接过那盒罐头细看,与他们进口的其他鱼罐头没什么区别,“这款的包装与之前吃过的有什么不同?”

宋恂拿起桌上的其他罐头展示给他看,“咱们内地生产的金属盒罐头,普遍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开罐欠方便,有时甚至需要砍刀菜刀齐上阵才能打开。而我们厂这款新包装的罐头,则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款包装与欧美地区使用的罐头包装盒相同,在罐身上有一个预切口,方便开启。”

对面二人仔细回忆,他刚才还真没用开罐器或其他器具,很轻松地就把罐头打开了。

林振业当然知道外国人的罐头盒是什么样的,但是国内普遍使用全密封的金属罐,像这种向国际看齐的新型包装罐十分少见,最起码广交会上仅此一家。

“我们这种包装罐的成本比老式罐子贵了将近一毛钱,所以这五个点的佣金是让不了的。”

林振业放下筷子,拿起那个罐头盒端看。

这种预切口其实很容易生锈,不过他们商行走货快,不等生锈就卖空了。

他又针对产品包装,口味,交货时间,运输时间等等一系列十分琐碎的事情进行了提问。

宋恂一一耐心回复。

挑货才是买货人,他心知这一单八成是稳了。

果然,在服务员第三次来换茶的时候,林振业终于松了口,“可以先把你们清单上的这些鱼罐头,每种订购五十箱,听听客户反馈再说。”

宋恂与何旭对视一眼,脸上都难掩喜色。

清单上列了八种鱼罐头!

这位林老先生直接定了四百箱,总金额在七千块以上了!

*

林老先生的秘书作为代表,出面与宋恂二人去了交易团的接待处,由专门的业务人员为他们制定合同。

宋恂将领队签字盖章过的合同递给这位秘书先生,语气振奋道:“一会儿我们就往厂里打电话,优先生产这批货。”

“你们尽快安排吧,要是可以赶在广交会结束前清关,或许我们还有二次合作的可能。”

宋恂其实非常心动,要是能在广交会结束前再签下一单,肯定会是大单。但是他没敢大包大揽地答应下来。

加工厂目前的生产效率还比较低,稳妥起见还是按照合同走吧。

送走了秘书先生,宋恂将一式三份的合同交给大会统计处一份。

听着大会广播里通报的东海食品交易团的新增交易额,宋恂和何旭忍不住相互击掌庆祝了一下!

“真没想到,一顿早茶就能签下来这么大一单!”何旭兴奋道,“走走走!快点回去跟李厂长她们通报这个好消息!”

他们回到二楼的食品展区时,项小羽和李英英也正在忙。

二人对面坐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外国人,看长相像是苏联人,项小羽正连比划带猜地跟人家用俄语交流。

她把产品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在介绍产品特点时,俄语非常流利。

但是一旦进行对话交流,就磕磕绊绊的。

宋恂等在不远处,没有贸然过去打扰。

不过,李英英眼尖地瞧见他以后,便起身跑了过来。

“宋主任,你总算回来了。那边来了一位苏联老大哥,我不会说俄语,而大会配给咱们交易团的俄语翻译又忙得脱不开身。没办法,我就让项小羽先去试试了。”李英英拉着他说,“他俩都谈了将近一个钟头了,这老大哥吃了四个蟹酱三明治,还没给个准话呢!”

“先别急,小羽最近俄语练习得还不错。”那边虽然交流不顺畅,但气氛还算相谈甚欢,宋恂摇头道,“我贸然加入洽谈未必是好事,先让她试试吧。”

听到那个略显亲密的称呼,李英英的视线在他和项小羽之间快速打个转,不自觉便蹙起了眉头。

可是,再次仔细端详过那张冷淡的俊脸后,她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