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5页)

“我这里也有一个发现!银鱼在日本算是高级珍味品,你看这里,”何旭唰唰翻着书页,指着一行小字给宋恂看,“不知是谁这么促狭,哈哈哈,在银鱼的备注栏里写着‘太贵了,只敢在烧汤的时候放几条意思意思’。哎呀,还是咱社会主义好呀!我家里常年晾晒银鱼,那么小的鱼都没人乐意吃!人家却只敢意思意思!哈哈哈!”

宋恂听他发表了一通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他国人民的感慨,瞄一眼手表,便起身往外走。

“哎,宋主任,你干嘛去?”

“现在才六点钟,我给大瓦房打个电话,让人带上这几样东西,坐今晚的夜船来省城。”

*

次日上午,接过吴科学送来的样品,宋恂也成为了在出口公司房沿儿下排队的一员。

不过,他与队伍中的其他人不同,背包里的东西极其丰富,鼓鼓囊囊的。

除了他要求的那几样,吴科学还给他带来了社员们自己晾晒的黄鱼片、墨鱼片、虾干和蟹米。

而且,与上次那些土特产不同。

这次的产品是有外包装的!

贾红梅组织了几个工人,给这些东西套上了塑料包装袋,还贴上了商标。

虽然还是小作坊做派,但是产品包装好以后,看上去漂亮了不少,还挺上档次的。

宋恂就是凭着这些包装好的粗加工水产品,以及何旭帮他列出的一串茄汁、油浸、烟熏、酱油口味的鱼罐头产品名单,拿下了一张广交会的参展门票。

……

返回瑶水以后,他又开始针对两个月之后的广交会布置任务。

这次给出口公司提供的产品名单中,有好几种产品都是需要生产队帮忙的。

所以,宋恂放下手里的其他事,先去大队部找上了贾支书和项队长。

对于渔业公司想从社员手里收购干货的事,生产队两巨头都挺支持。

能趁机让社员们多攒一些活钱儿,这是个双方得益的事。

不过,人家还没搞明白自家产品的去向问题。

“这个广交会是干啥的?”贾支书问。

如今的广交会只有省市一级的单位才能参加,像他们这样的生产队小干部是听都没听过的。

“就是出口商品展览会。咱们瑶水的产品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卖给其他国家的客商……”

宋恂费劲巴拉地解释,但对面两人还是蚊香眼,半懂不懂。

跟着过来当说客的项小羽不耐地“哎呀”一声,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让外国人来咱们国家赶大集!”

“哦哦哦,懂了。”两人一脸恍然。

宋恂:“……”

“那得提前说好啊,我们的干货可不是啥人都卖的!”贾支书与他们谈起了条件。

项小羽不乐意道:“支书,人家买货的挑货是常事,你这个卖货的咋还挑客呢?”

“反正我是有要求的,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不让社员们将海货卖给你们。”贾支书不客气地说。

这次项队长也与他统一战线,声援道:“对,你们要是不同意就算了。”

宋恂心里清楚他们不想卖给谁,但还得接道:“你们有什么条件,咱们可以慢慢商量。”

“没什么可商量的。我们费劲做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卖给鬼子!你要是答应了,我就帮你到队里喊人收购去。”

宋恂:“……”

银鱼,虎文蛤,海蜇都是要卖去那边的。

其他国家的人不认这些,可给不了这么高的价格。

支书和队长的态度都挺坚决,宋恂想了想,搬出了何旭的那套其他国家水深火热的说辞。

“这些年他们的工业畸形发展,海洋环境的污染特别严重,近海几乎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境地,贝类都是有毒的。与咱们国家一片大好的形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项队长吧嗒着烟,挺高兴。

“像是咱们社员做给孩子当零嘴的小银鱼,在他们那边就是高级货,每次只舍得吃一点点意思一下。”

贾支书和项队长更高兴了,咧着嘴乐。

“咱们卖水产给他们,比卖给国人的价格要高上许多。咱这样做,不只是卖东西那么简单,还是在为国家的出口创汇添砖加瓦!”宋恂尽量用大白话解释,“用这些不值钱的海货,可以跟人家换来先进的飞机大炮!”

贾支书和项队长不是啥也不懂的乡下老汉,觑着宋恂的脸色问:“飞机大炮可不便宜,我们瑶水的这点海货,连一个轱辘也换不来吧?”

“积少成多嘛。既然是赶大集,就不可能只有咱们一家卖货的。”

贾新华和项英雄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某些认知根深蒂固。

让他们这么快就转变想法,很有些难度。

不过,两人也答应会好好考虑,必要的时候要开个队部会议,集体投票表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