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第4/4页)

如今打了胜仗,不正是说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吗?

憋了这么久的气,总算是出来了。

此时他心情正好,也有空关心一番臣子的家事了,问道:“听说朕的谢状元亲事定下了?”

谢阁老闻言,便道:“劳圣上垂问,犬子的亲事前两天刚定下,定的是沈延益的亲妹。”

景德帝“唔”了一声,才玩笑道:“你们家的动作倒快,前几日老三还才上了折子,说他的元配王妃去了已有一年,想求朕给他指个新王妃,正巧从母后那儿听说了沈延益有个妹妹,原本还想叫进宫里来看看,合适的话就指给他呢。”

“微臣不知,还望陛下恕罪。”

他话音落下,谢阁老便立马下跪请罪。

“这有什么值当请罪的?”景德帝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又吩咐身边之人:“刘用,快把谢相公扶起来。”

刘用闻言便上前,将谢阁老扶了起来。

“谢相公,您请起。”

“臣谢过陛下。”

谢阁老重新落座,心中平静,半点不像方才面上表现出来的那般,毕竟沉浮朝堂多年,怎会为了这么点事就失态,也不过是给陛下一个面子。

与此同时,心中也不免为沈伯文感到庆幸。

自从宸王谋逆之事之后,陛下便更加注重制衡之道,给几位皇子指婚的王妃,绝不出身手握兵权的勋贵,要么就是选自清贵的落魄世家,要么就是选自如沈家这般,男丁自身虽有才干,但家世却低的人家。

但陛下一边让沈延益自己去给东宫所出的皇长孙授课,另一边又打算打算将他的妹妹许给三皇子燕王殿下为王妃,倒不是说不重视他,反倒是太重视了,才会如此行事。

只不过对于沈延益本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先前的燕王妃的母族,被牵连到了宸王谋反案中,因而她的“病逝”,难免让旁人多有猜测。

沈延益的妹妹若真被指了婚,估摸着也并非好事。

谢琢对他多有期待,自然不乐意这么一个可造之材,被卷入储位之争中,如此看来,自家夫人提的这门亲事,倒是好处颇多,对两家皆有益处。

见他起身,景德帝才继续道:“先前没想到,如今这一看,你们这门亲事倒是也颇为合适。”

谢阁老闻言便道:“陛下谬赞,这门亲事,多由我家夫人做主,她自上回见了沈家的小娘子,便极为喜爱,便想要聘回来做自家儿媳妇儿。”

说着,面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道:“臣坳不过她,再加上沈家确实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便应了下来,不想却扰了陛下的打算。”

“无事。”

景德帝也不知信了没有,笑了笑才道:“坊间一向有传闻,道谢相公对夫人爱重非常,如今看来,传闻属实啊。”

“让陛下笑话了。”

谢阁老对这句评论,倒是甘之如饴地应下了。

看得景德帝又是一笑,随即道:“也快午膳的时候了,谢相公留下来陪朕用膳?”

皇帝相邀一同用膳,臣子自然拒绝不了,谢阁老又是一番谢恩。

……

沈伯文这边,自是不知自家妹妹差点就被指给了燕王为妃这件事。

他此时刚给皇长孙讲完课,准备收拾东西回翰林院去。

不料皇长孙忽然抬头看着他,好奇地开口问道:“沈先生,听说您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儿子?”

沈伯文闻言便愣了一瞬,随即才点了点头,温和地道:“殿下说的不错,臣的长子今年九岁。”

“那就是比我还大一岁。”

李祯悄悄算了一下,然后又忽然道:“那我能不能去沈先生你家玩儿呀?”

沈伯文面色不变,只道:“殿下若是想出东宫,可不是小事,臣答不答应不算数,还是要征得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的同意吧?”

李祯顿时苦了一张小脸。

想也知道,他母妃肯定是不会让自己出去的,但是整天就只能在东宫或者宫里,真的好无聊啊。

沈伯文在心里笑了笑,这些日子给皇长孙也上了许多次课,对他也有些了解了。

抛开出身高贵这一点来看,到底还是个八岁的孩子,既然是个孩子,自然不乐意整日读书,有想出去玩儿的想法也很正常。

正当沈伯文打算告退的时候,屋外突然传来了内侍响亮的通报声:“太子殿下驾到!”

暂时又走不了了,只得行礼迎接。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李煦人如其名,是个气质温煦,彬彬有礼的人,传言中都说他能文能武,十分优秀,沈伯文来到东宫这么多次,也是头一回碰见太子。

“沈编修不必多礼。”

李煦语气温和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