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5页)

五公主抿唇一笑,“还是韵姐姐上回在逢春殿做的好吃。”

“那等殿下从顾家回来,我再做一回给殿下吃。”

五公主心口猛地一揪,不敢再去看她,埋下头,应了一声,“好。”

*

从东街回来,已到了酉时末。

将五公主送回寝宫后,见秋扬正伺候她更衣,唐韵便回了屋,匆匆换了身衣裳,拿上了从逢春殿内取出来的那包药,又去了觅乐殿的膳房。

膳房的嬷嬷一见她来了,便笑着招呼了一声,“唐姑娘来了。”

唐韵点头,“这几日春寒。”

嬷嬷赶紧去灶间,将她的那只药罐子寻了出来,递到她跟前,才应道,“可不是,江陵一到这时候,气候就潮湿。”

“多谢嬷嬷。”唐韵接过,拿着药罐子去了水缸处,将药包里的药全倒进了罐子里,又舀了大半灌水,盖上盖儿,回头搁在了灶炉上。

身后嬷嬷回过头来同她搭着话,“唐姑娘是个会过日子的人,这人身体啊,就该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养,奴婢家闺女,要是有唐姑娘这份心,我也不操心。”

唐韵一笑,寻了个板凳,搬到了炉子边上,拿起团扇轻轻地扇着火,“是嬷嬷家姑娘身子底好,嬷嬷该高兴才是。”

“那倒是,皮糙肉厚的。”嬷嬷自嘲完,再瞥了一眼唐韵。

多懂得养身。

隔上几日,便会来煲药,一阵子祛风,一阵子祛湿,也难怪那一张脸白皙细腻,嫩得能掐出水来。

就连东宫的顺公公今儿都来了一趟,私下里问她,唐姑娘煲的药是什么方子。

嬷嬷也答不上来。

原本也有心去瞧瞧她那罐子里配的都是些什么药材,奈何回回都被唐韵避开,连药渣子都带了回去,便也不好再凑上去。

顺公公问不出来方子,还不甘心,拿着药罐子闻了一阵,半晌后,便笑着道,“想必是什么秘方,咱也别打听了。”

背地里打听人,本就见不得人,嬷嬷也没同唐韵提起这桩。

*

大半个时辰后,唐韵才从膳房回来。

抬起看了一眼天边渐渐暗去的霞云,猛然想起太子今儿在凤栖殿,同她说过的那句,“午后孤有空。”

如今天都快黑了。

不用想,这会子必定又在生她的气,心头恐怕正谋划着,如何将她生吞活剥了。

自从韩靖去了西戎后,唐韵对太子几乎百依百顺。

西域和亲的公主一走,五公主出嫁,她在宫中便留不了多久。

旁的她给不了,唯有在这段有限的日子内,尽量不惹他生气,她知道他图的是她这幅身子,是以,她最近学会了主动。

学会了如何去取悦他。

觅乐殿下钥之前,唐韵过去同五公主打了一声招呼。

许是今儿出去逛累了,五公主已经洗漱完,歇了下来,并没有让她进去,只隔着帘子应了她一声,“韵姐姐去吧,不急着回。”

唐韵点头,“那殿下早些歇息。”

唐韵的脚步刚转过去,身后五公主又道,“韵姐姐,好好待自己,别让皇兄欺负了去。”

往日五公主不止一回,替她打抱不平,唐韵并没觉得有何异常,笑着道了一声,“好。”

*

唐韵出了觅乐殿,熟门熟路地到了东宫。

今夜暖阁外格外的安静,就连小顺子立在屋外,见她来了都没有抬头同她打一声招呼。

唐韵心头了然,八成又在生气。

自己已很久没惹他了,唐韵轻轻地拂起珠帘,探头往里一瞧,见太子果然坐在了木几旁的蒲团上,正瞧着书,眉眼半垂,倒是瞧不清他脸色如何。

听到珠帘的波动声,也没见他抬头望过去。

唐韵自知理亏,先唤了一声,“殿下。”才提步走了进去,一抬目,才察觉屋内不只是明公公,刘太医也在,正躬身候在一旁。

唐韵神色愣了愣,赶紧上前,跪坐在了太子对面的蒲团上,凑近他,关怀地问了一声,“殿下,是哪里不舒服吗。”

这几日没有了风雪,气温暖和了不少,屋内没再搁火盆,只烧着地龙。

唐韵的手也不凉。

见太子没应,唐韵伸出手,轻轻地饶向他袖口底下的一截手腕,软声哄道,“殿下,是韵儿错了,韵儿来晚了......”

唐韵的手指头还未碰上,太子的手突地一下挪开,手里的书本搁在了木几上,抬起了头。

并不是看唐韵,而是同一旁候着的刘太医吩咐道,“替她把脉。”

唐韵眸子轻轻一颤。

目光再抬起来看向太子,太子的视线终于落在了她的脸上,倒也没有生气,只淡淡地冲着她一笑,“瞧瞧你身子如何。”

“殿下放心,韵儿的身子挺好,不必......”

“伸手。”太子一声打断了她。

唐韵轻轻地吸了一口气,没再挣扎,伸手挽起了衣袖,将一截雪白的皓腕,搁在了木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