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人缘(第2/2页)

旁边一个姓马的小队长,摇头叹气:“这么要紧的案子,怎么分不清轻重呢?一看这个章同舟就是个典型的忧郁派诗人,在咱们看来确实有点性格古怪,但名人不都这样吗,该包容的包容,咱们是为了查案子,这位兰同志怎么还吵起来了?”

正说着兰静秋跟老刘进来了,正听见个话尾巴,那个小队长有点尴尬,不过还是大方地站起来,直接问道:“兰同志,听说你跟章大诗人吵起来了,怎么回事?是为了案子吗?”

兰静秋说:“对啊,肯定是因为案子才吵,我不会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人就针对他。我是觉得应该从他这个人开挖,他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风流才子,他的学识跟才气都是靠几首诗撑起来的,他的风流其实就是靠他诗人的光环蒙骗无知少女……”

马队长不乐意了:“你这话我可不认同,章同舟出过两本诗集,你却说他的学识跟才气都是假的?”

“我没说是假的,我说有水份,应该还不小。”兰静秋把刚才的争执说了,又把那封稿件给大家看了。

马队长说:“他就算读过原诗,看到扩写的记不起来也正常吧,这确实一看就很有水平的一首诗,很能迷惑大半人。”

另一个可能也对章同舟有滤镜,也点头说:“我读过原诗,但我也看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冯局怕大家吵起来,拍拍桌子:“好了,不要为了诗争吵,静秋的思路是对的,凶手是按照章同舟的诗歌在杀人,要想找到凶手,一定要把 章同舟琢磨清楚。”

马队长却说:“冯局,我不认同,那要是有人用菜刀砍了人,发明菜刀的跟卖菜刀的人是不是都有连带责任?章同舟只是写了四首诗,杀人的是读诗读的魔怔了,才会按照诗里描述去杀人的凶犯,这跟他没有关系,更何况他发现后,马上就报了警。”

兰静秋忍不住说:“目前还不知道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现在说这些话太早了,应该对涉案人员进行全面调查。马队长,你这么维护他,难不成你也是章大诗人的忠实读者?”

马队长皱眉:“我只是在就事论事,兰同志,你对章诗人有偏见。”

老刘说:“听了这位章大诗人的各种言论,我觉得很难对他没偏见。”

冯局摆手:“好了,我们要分析的是章同舟的诗和他的诗对他的读者,对周围人的影响,他个人的道德瑕疵先不要批判。大家说说各自的进展。”

专案组加上兰静秋一共九个人,她跟老刘一队,冯局主持大局,剩下六个人分了三队在查,每组下边又有可以随时调派的特警跟民警。

马队长是他们小队的队长,他说:“暂时没什么进展,给他写过狂热信件的那些人我们已经查了个七七八八,都没有作案时间和动机。还有几个人明天我们打算亲自去摸下底。”

另一队的高队长说:“章同舟的亲戚熟人朋友同事,都查了一圈,没有可疑人物,而且他们对章同舟的评价都很高。”

兰静秋问:“都很高,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他不好吗?”

高队长摇摇头:“没有,这也是我疑惑的,脾气再好,人缘再好的人也总会有人抱怨,我就没见过让所有人满意的人,可确实没人说他坏话,我猜一个原因是他会做人,不管跟谁都能打好关系,而且他也算是名人了,大家也会觉得认识他就很有面子,有什么不满也会压在心里,另一个原因是他曾经写诗骂过说他坏话的人,还被收录到诗集里了,他身边的人可能害怕也成为他的素材吧。”

冯局问负责查受害人的郑队长:“你们那边呢?”

郑队长说:“这四个受害人都不喜欢诗歌,从不抄诗买诗集,跟章同舟也没有任何交集,他们也没有结仇,跟家里也没有矛盾,总之没有潜在仇人,也不可能会请人帮忙自杀。昨天找到一个目击者,但他只看到一号受害者进树林,没看到其他人进出。”

郑队长的搭档说:“一号受害者是自己去的树林,我怀疑凶手是跟他约好了在那里见面,但通过什么方式约的还不清楚,没有信件来往,受害人家中也没有电话。”

冯局又问老刘:“你们这边呢?除了发现章同舟学识不符合身份?还有其他的吗?”

老刘说:“我们在查近两年给报社和电台投稿诗歌的人,暂时只发现三封有问题。静秋发现了一个笔名叫必胜舟的,想重点查一下。”

兰静秋把另外两封投稿拿出来,“前两个投稿我觉得问题不大,但也会查一下,我觉得这个必胜舟很可能就是章同舟骗过的第一个女孩俏俏,老刘已经打过电话,最晚明天就能知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