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6页)

何谓“文人画”?首先,你得是个饱读诗书的大文人。这样你的画中才有“主题思想”。

文人的画,和诗词歌赋一样,都是用来表达文人思想。东坡先生首推王维,就是因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为明志。所以文人画大多以山水、渔隐、梅兰竹君等为题材,且很少用色彩,只用水墨黑灰白的层次来作画,偶尔用色只做点睛之笔。

比如给茫茫水墨山水中一垂钓的老翁穿上红衣服。

苏临清所画的,就是他老师最喜爱的竹石画——一颗怪石突兀的立在画布的正中央,几丛稀稀疏疏的竹子围绕着怪石耸立。

竹子的根茎被压在怪石下,初出土时歪斜扭曲,但长到一半便笔直朝向天际,只有蔓延的竹枝竹叶轻轻下垂,仿佛抚弄着压着它的怪石。

崎岖的地面、狰狞的怪石、倔强的墨竹,全都是用黑白灰的水墨画成,用浓淡来呈现出画面的层次和动态。

胸有成竹,一副竹石画顷刻间便一气呵成。苏临清画技不够诗来凑,提笔便是一首被老师看了会敲头的咏竹诗。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完美!老师才不会打我的猫头!老师只会揉揉我的猫头说“临清甚好!”!

哼,什么秦观晁补之张耒都比不过苏猫猫的一根猫毛!只有黄庭坚师兄能和猫相提并论,因为黄庭坚师兄是坚定不移的爱猫人士,曾经和只爱狗狗的老师书信争执!

只有黄师兄是最雕的!其他附和老师爱狗的师兄们都是屑!

苏临清牛气落款停笔,正想盖印,发现自己没有印。

可恶啊,家里太穷,连玉石印章都没有。

苏临清撇了一下嘴,挤出红色颜料,换了一支细笔,三下两下,一个印章就画好了。

伪造印章也是文人必修课。你根本不知道宋朝文人在无聊的时候还学会了什么勾当。

“呼。”苏临清把画拿起来,吹了一口气,“画好了。”

周围没有喝彩声,苏临清感到理所当然的同时,又有些寂寞。

不是所有人都懂画懂字懂诗,即便是他还在宋朝时,若他自己在路边随便支个摊子写字画画,也可能无人问津。

但若是他打出老师的旗号,那么就会围上一群人声嘶力竭的竞价。

为何文人要养望?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这个时代,他没有养了十几年的声望,大概无人欣赏他的诗画吧。

苏临清作画的时候已经把口罩和眼镜取了下来。他将脸边碎发拢到而后,略带寂寞地笑道:“献丑了。”

现场噼里啪啦一顿手机镜头声。

苏临清心里叹气。

他明白,他都明白,这群人肯定在拍他的脸。

没办法,他实在是太好看了。虽然围观众人不懂画,但是他们懂谁的脸好看啊。

老师,我终究是堕落了。明明能靠才华吃饭,别人却偏偏只注重猫的脸。但猫就是倾国倾城难自弃,猫也很无奈。

苏临清仰着小脸,非常自得地微微转了半圈,让周围人都能拍到他完美无瑕的美貌,然后才重新戴上口罩:“画我可以带走吗?”

别人不懂画,叶颉必须懂!叶颉夸不出一千字的小作文,猫就要在他工作时跳键盘上蹦迪!

“可、可以……唉!”工作人员话音未落,被一个胖胖的老人一屁股顶开。

老人挤到桌案前,双手撑在画纸两侧,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桌上的画纸:“小兄弟,你师承哪家大师?你是哪个美院的学生?”

苏临清摇头:“我师承族叔苏轼苏东坡先生,你们不认识。我老师可厉害了,你们不认识是你们的损失。”

苏临清环视了周围一眼,语气有些委屈:“真的,肯定是你们的损失,相信我。”

老人提高声音:“我信!这笔锋、这技法、这意境!你的画技意境趋于化境!你的老师一定更厉害!”

苏临清歪头。

化境?你确定?

……

“临清啊,你这画……唉,当个画匠不错。”

“小师弟,你还是继续读经吧。”

“记得每次作画后题诗,画虽匠气,但只要配着诗,还算能下咽。”

“清弟,你适合钻研科举。”

“别画了别画了,浪费我的纸和墨。”

……

被苏门众人鄙视的除了能科举之外一无是处的苏门关门小弟子苏临清手掌虚握,往手心上一砸。

他明白了!老师和师兄们都是怕他骄傲自满,才故意打击他!

原来,猫猫的书画也很厉害!并不是因为我是猫,就不懂什么意境!

苏临清眉眼弯弯:“当然!我和老师都很厉害!”

“来来来,这边来,我们进去聊。”老人小心翼翼把半干的画纸捧起来,招呼苏临清道,“我那有好茶好水,我们边喝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