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3/4页)

……

京城中。胤礽看到康熙和胤禔新的书信时,长吁短叹了许久。

他都做好被人钉在耻辱柱上的准备了,怎么还能变成这样?

大清在海外变成了“代主施恩的仁慈上国”了?

康熙本人都被教皇亲自写进了新编的教典里,成为圣人了?

见游说停战没有效果,胤禔就带着阿哥们重新游说,让各国同意大清建立粥棚,以国王和大清的名义,对平民进行施粥。

这粥基本都是糠,很少米,有一点点苦涩的盐,还有大把的沙子。

老实说,非常难以下咽。

胤禔让会当地语言的人告诉平民们,大清这粥是故意的。

因为如果是正常的米面,如果不掺杂沙子,根本到不了他们口中腹中。

西方平民们喝着粥,却泪流满面,认为这些粥是他们喝过的最好喝的粥。

因为他们平时吃的就是酸涩、坚硬、难以下咽的黑面包。

有了土豆之后,他们才能勉强算是吃的“精细粮食”。

但土豆没有黑面包耐储存,抗饿,所以他们在没收成的时候,都是以黑面包为果腹主食。

他们看着大清人在碗里插了一根叫“筷子”的东西,然后拔掉筷子,把粥递给他们。

据说,这是大清国赈灾时的规矩。朝廷施粥必须筷子插入粥中不倒。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个贵族老爷这样对待过他们,他们都跪在地上感谢上帝。

胤禔懂很多国家的外语,方言也懂很多,所以他很无语。

他有点怀疑,自家汗阿玛的目的是否能达到。

这群人倒是感激涕零了,但他们感激的是他们的“主”,没人感激大清啊。

哦,他们其实也有念叨大清,但他们念叨的是他们的主派大清来拯救他们。

胤禔在心里骂了无数句。他就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事。

大清赈灾,那些灾民们可从来不会只谢神灵。

他们就算喊一句“感谢神灵保佑”,紧接着就会谢谢真正给予他们帮助的人。前面的“神灵保佑”就像是语气词。

但这群海外的人,他们是真心诚意只感谢他们的主啊。

胤祉、胤禛、胤祺也磕磕绊绊听懂了这些人的话,也都非常无语。

这件事……怎么说呢,让人感到非常憋屈呢。

大清其他负责粥棚的人也勉强听懂了这些人感谢的话,都纷纷叹气。

他们觉得,这群人是不是没救了?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他们无愧于心就成。

许多文人一边施粥,一边在心里构思新的文章。

在乱世中,往往会迸发出最艳丽的文学火花。

虽然大清不是乱世,但文人们可以在海外寻找灵感。你看,这施粥的过程,不是能写出一百篇传世佳作吗?

胤礽看到书信中,康熙和胤禔的吐槽,再次苦笑。

罢了,海外变成什么样子,他关心什么劲?

他心太小,装进大清人就已经非常困难。汗阿玛和大哥已经尽力,接下来,就让欧洲那些国王操心吧。

他认为这些事可能无药可救。因为到了现代社会,那些信XX教的人,遇到事也是感谢主。

胤礽把这些书信给弟弟们,让他们写一千字读后感上交。

“这些对你们未来出使海外很有用。”

弟弟们都露出了生无可恋的表情。

嗯,有用,好有用。

太子哥哥,你给我们布置的功课都好有用。但我们还是想休息,行不行?

他们要上课,经史子集不能丢;他们要去朝廷干活,累得脚不沾地;他们还要做太子哥哥额外布置的功课。

胤礽说,他们不能埋头读书埋头干活,必须要学会总结。

所以他们要写读书心得,还要写工作报告,

天啦!我们真的受不了了!

胤礽微笑道:“不可以哦。如果你们功课做不好,我就会加倍给你们布置功课,取消你们的假期。你们是皇子,未来的亲王,大清的中流砥柱,现在要多学一点,将来才能得心应手。”

胤俄再次举手提问:“可是太子哥哥,我并不想成为大清的中流砥柱,我只想成为一个纨绔亲王。”

胤礽脸一沉:“当纨绔还怎么成为亲王?”

胤俄苦着脸道:“那贝子?实在不成,镇国公也行!或者光头阿哥,不要爵位!反正钮钴禄家有钱,养得起我!”

在一旁陪着一同做功课,被胤礽当重臣培养的钮钴禄·阿灵阿:“……”

他现在好想爆捶这个十阿哥。

虽然钮钴禄家确实不可能不管十阿哥,如果是十阿哥缺钱,钮钴禄家肯定会给十阿哥钱。

但你能不能这么无耻?!

胤礽板着脸对阿灵阿道:“孤会让汗阿玛下旨,钮钴禄家绝对不准资助小十!”

阿灵阿表情严肃跪下道:“臣遵命!”

胤俄气得对阿灵阿拳打脚踢:“舅舅,你还是我舅舅吗?混蛋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