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霸王票加更)(第3/4页)

顾炎武道:“我不是担心太子干不好皇帝的活……罢了,和你说你也不明白。”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胤禔会天天对弟弟们皱眉头。

这几个皇子虽然比旁人厉害几分,但脑海中都少几根筋。

他猜测,这几个皇子大概是被太子宠坏了,所以思想都很单纯,特别对帝王和太子的关系特别天真。

顾炎武匆匆来到大清皇家庄园,康熙的兔子正好烤好。

“顾先生坐。若不能吃烤物,本王让人炖了些烂熟的羊肉,顾先生等会儿吃羊肉。”康熙笑道,“真是许久不见了。顾先生可还认得本王?”

顾炎武黑着脸道:“化作灰都认识。”

康熙:“……”

这前明遗民说话还真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听。

康熙从怀里拿出书信,丢给顾炎武:“你那学生对先生所做之事向往极了,本王真是担心他,可不能被你的高尚影响得移了性子。皇帝不能是一个好人,先生所期望的圣人君王若在现实,只会亡国。先生这次出访海外,是否终于和本王有了共识?”

顾炎武没有说话。

他拆开信,看着太子俊秀挺拔的字迹,仿佛看到了自家那个弟子在面前侃侃而谈。

顾炎武的神情逐渐柔和,终于开口:“我见到海外的贵族后,确实明白,太子不能当一个圣人君王。”

顾炎武将书信合上,十分珍惜地放进怀里,道:“我原本以为,你们大清已经没了边境之忧,就算有零散战争,在你这一代就能结束。太子是守成之君,是让国家休养生息的中兴之主,这样他就应该当一个圣人。”

顾炎武看得出来,康熙雄心勃勃,更具满清野人的气质,肯定会四处征战。

到了太子继位的时候,得到的便是一个疆域广阔、边境无忧、但内在千疮百孔的庞大帝国。

这时候,太子就要兴文景之治,安静下来,缓和国内诸多问题,行圣人之治。

当然,圣人君王也是需要杀人。但圣人君王要行王道,不能行诡道,这样才能让人服众,才能让之后的君王性情在太子的影响下,尽可能的不偏移。

顾炎武和唐甄论道之后,决定到海外走走。

他想看看,让明明秉性很善良的太子,兵行险路整顿国内矛盾的海外诸国,究竟有多可怕。

现在他看到了。

顾炎武看着海外他们自称盛世、自称世界霸主的国家中,那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的百姓,顾炎武看着他们互相攻讦连年征战的原因,明白了太子为何要违背本性。

刚入关的残暴满清是野人,是未开化的蛮夷。

而这些海外诸国贵族,根本不配被称之为人。

华夏中其实也有无数惨事,但哪怕是异族当政,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只要能坐稳皇位的政权,都是会吸纳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为自己的百姓。

他们或许剥削百姓,或许歧视某些人,但也是把人当做人来剥削。

无论哪个国家,只要其他人肯学他们的生活,就能成为他们的族人。

若是胤礽在这,就能用更现代的术语解释顾炎武的话——华夏的汉人和蛮夷的区别,其实不在于血脉,而在于生产关系、在于文化习俗。

即,边境的百姓,如果从事放牧,不读书习字,居无定所,那么他们就变成了其他人口中的蛮夷;蛮夷开始开垦、定居,读书习字,就成了汉人。

当初宋朝许多人疑惑,燕云十六州的汉儿为何鼎力支持金人?

因为他们已经在金国统治下几百年,已经是金人而已。

但海外诸国并不是这样。

他们是严格按照血缘种族区分。华夏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族类”是文化概念。但他们是生物概念。

顾炎武看到许多非白皮肤高鼻梁的人已经完全接受了欧洲的文化,已经在欧洲生活了许多年,甚至已经身处高位,但他们仍旧是异类。

传教士在大清做官的时候,都能被其他清朝官员尊重尊敬,当普通同僚看待。欧洲完全不可能。

观察之后,顾炎武明白了。就算现在大清和这些国家再怎么交好,但大清、华夏一旦露出疲态,这群野兽立刻就会撕掉伪装的人皮,露出嗜血的獠牙。

顾炎武参观完海外的科学院,看到了海外军队的武器,看到了他们的工厂。

他发现,现在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大清只能跟着一同往前奔跑,否则很快就会被甩开。那这群野兽就要扑过来了。

所以太子就算违背善良的本性,也要迅速压制国内的混乱,让大清的力量都用在奔跑上。

无论是用诡计逼迫江南豪族退让,还是激着书生们去孔府门口绝望自杀,或者是任用宗室女子戍守边疆……所有令人费解的行为,都是基于太子想让大清快点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