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19w营养液加更)(第2/6页)

胤礽道:“大概是有大钱赚,他们就不愿意猫冬了吧。”

大清使团已经传出了快要返航的消息。那群等着大清主动拜访的国家,只好主动递出橄榄枝。

胤禔很不满:“那他们应该来拜访我们,而不是我们去维也纳。”

胤礽道:“他们是邀请我们去神圣罗马帝国的实际首都维也纳做客,礼节上还是尽到了。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既然邀请我了,我去主动见见他也行。”

实际上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归属由其治下诸侯国继承人“七大选帝侯”中选择,军事实力并不强的奥地利大公国哈布斯堡王朝靠着贿赂次次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就可以看出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招牌已经无人在意了。

不过选帝侯们还是会每年聚在一起吃个饭,聊个天,联络一下感情。他们算是天然同盟。

虽然在这次法荷战争中,他们已经分成两个阵营。但战争已经结束了,该修复的关系还是得修复。

“舅舅的好友汉诺威小公爵的父亲也是选帝侯之一。”胤礽道,“舅舅已经先过去帮我们买庄园了。”

大清皇太子出使可不能寄居,常泰财大气粗,大清使团出使到哪,他就把庄园买到哪。等大清使团离开了,庄园也可以继续经营下去。

胤禔道:“那个莱布尼茨的原东家?他不会想把莱布尼茨要回去吧?”

胤礽摇头:“不会。一个家臣而已,如果能讨好大清,他可以赠送更多。”

没有背景势力的家臣,和家仆也差不多了。

汉诺威公爵夫人索菲虽然倾慕莱布尼茨,但她很冷静理智,不会为了一个未得手的男人,和大清使团出现什么摩擦。

何况,这个男人是她儿子送出去的。她不会打儿子的脸。

胤禔道:“那他就是想借儿子和常泰的关系,与我们拉拉关系,和我们做生意?”

胤礽道:“应该如此。我们此次前往维也纳,要注意一点瑞士。瑞士国王特别厌恶路易十四,连带着可能会迁怒我们。”

胤禔讥笑:“好啊,我就等着他迁怒我们。我看他有没有这个胆子在刚刚战败的时候招惹大清。”

此次瑞士作为战败国,也赔给了大清不少钱和粮食。胤禔不介意当众和那个瑞士国王打起来,好敲诈对方更多的钱和粮食。

胤礽无奈。他让胤禔注意,就是让胤禔别提着刀冲上去吼瑞士国王“你瞅啥”啊。

……

留下部分使臣,胤礽带着大部分侍卫,在大清海军的护送下前往了维也纳。

大清海军打陆仗也不弱,没把八旗的骑射本事丢掉,他们还有新武器。

常泰在欧洲常驻时,也把戴梓带来了欧洲。

戴梓来到欧洲之后,除了把写康熙朝的讽谏诗变成写欧洲的讽谏诗之外,疯狂地学习数学、武力、化学知识,吸取欧洲火器灵感。

大清海军又很有钱,现在海军们都鸟枪换炮,各个拿着最先进的燧发火铳。

胤礽对戴梓印象很深刻。他知道康熙非常讨厌写酸诗的戴梓,在他制造出子母炮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就借着南怀仁的诬告将其流放。所以早早让常泰将其要到了台湾。

康熙原本对戴梓非常好。戴梓以布衣入征,康熙破格提拔他为翰林院侍讲,又让其与高士奇一同当值南书房。

但戴梓是个如蒲松林般的文人。比起蒲松林屡试不第,在康熙对他非常好的前提下,他写一些揭露康熙盛世就是人吃人的旧社会的诗句,难免让康熙厌恶至极。

戴梓有功无过,为官清廉,写的酸诗也上升不到文字狱的范畴,正好南怀仁诬告,康熙就借这个机会把戴梓流放了。

这一出一个还未昏庸的皇帝轻信传教士流放有功之臣的“乌龙”,背后不过是帝王心术罢了。

胤礽早早把戴梓“赶走”,康熙每次见到戴梓制造出了什么新的武器,还会念叨戴梓不识好歹,可见康熙虽然能忍,但那小心眼和记仇也挺严重。

胤礽这次出访,接见了戴梓。

胤礽没给戴梓面子,劈头劈脸把戴梓骂了一顿,告诉他为什么康熙讨厌他。

“皇父破格提拔你,你好歹给他一点面子。就算要忧国忧民,也写的委婉一点,写大臣不思皇恩对不起皇帝不行吗?”胤礽骂道,“舅舅救得了你一次,救不了你一世。你再口无遮拦给舅舅惹祸,你就滚回家写你的忧国忧民文章去吧!”

胤礽就是吓唬吓唬戴梓。他才舍不得戴梓。

胤礽知道戴梓不禁吓,就是脑子轴,不给他说明白了,他自己回不过神。

而其他人又不好意思告诉戴梓,你这么倒霉是因为那位大度的皇帝其实并不是很大度,他讨厌你老说他坏话的原因。

胤礽作为太子,就没这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