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康熙龇牙:“明白朕的苦了吧?放心,从今年开始,你也要吃一样的苦。”

胤礽使劲搓脸:“啊不!”

康熙失笑:“好了,翰林们看过来了,给朕严肃起来。”

胤礽放下搓脸的手,小身板挺直,板脸,嗯,严肃!

康熙笑声如洪钟。

胤礽郁闷:“汗阿玛,说好的严肃呢?”

康熙大笑道:“你严肃,朕不需要。朕是皇帝。对不对,爱卿们?”

翰林们纷纷点头。皇上说得都对?

小小的太子第一次……好吧,不是第一次,是再一次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恶意。

此次猜灯谜的除了翰林还有其他重臣,大部分朝中汉臣都在。

虽说康熙在经筵听经的时候总会将太子带上,但近距离接触鲜活的孩子,对很多汉臣来说都是第一次。

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太子,虽说只是猜灯谜展现不出太子的才华,但看皇帝与太子亲如寻常父子的相处,让较为尊崇嫡长继承制的汉臣们放下了心。

现在汉臣们被杜立德与李光地、张英先后敲打,都没有夺嫡站队的心思。这个皇帝改风易俗,有让大清进行全面汉化的势头,他们就想簇拥在这个皇帝周围,这个皇帝越厉害越好。

听说太子是皇帝亲自教养,肯定太子将来继位后的政治主张大概会和皇帝相似。那么他们支持太子,从私心上来说也是最好。

汉臣们都小心翼翼奉承太子,胤礽却在这群汉臣中寻找熟悉的人。

反正康熙都不装了,他也不装了。

胤礽了解康熙,当康熙没打算装下去的时候,就是给胤礽“你也可以不用装”的信号。

“皇父,让陈廷敬大人陪我猜灯谜好不好?”胤礽拉了拉康熙的袖子。

康熙疑惑:“我还以为你会找你李光地或者张英师傅呢。”

李光地和张英心碎中。他们也以为太子会找他们。

虽然陈廷敬后来也成了太子的师傅,但陈廷敬一直在外朝做事,很少与太子见面。太子应该和他们更亲近才对啊。

胤礽道:“李师傅和张师傅几乎每日都能看到,我当然要找几乎见不到的师傅陪我啊。”

李光地和张英:“……”好有道理?

其他竖着耳朵的翰林们:“……”太子聪慧。

陈廷敬苦笑。这小太子,还是这么讨人喜欢,这样让他很难不对太子有私心啊。

汉臣不该掺和夺嫡之争。即使皇帝已经立了太子,一个稳妥的汉臣也只能忠于皇帝,皇帝说谁当太子就谁当太子,不该对皇子有偏向。

但太子真的太讨人喜欢了。

胤礽对陈廷敬伸出小手:“陈师傅,抱。皇父肯定要和其他翰林师傅们去喝酒了。”

“你还嫌弃朕有酒味?”康熙拍了一下胤礽的屁股,“陈廷敬,带着太子去旁边放烟火。他一直念着放烟火。”

陈廷敬把胤礽抱起来:“臣遵旨。”

胤礽笑着对康熙挥挥手:“阿玛好好喝,喝醉了儿子把你背回去。”

康熙冷笑:“这可是你说的,你要是背不回去就是欺君。”

胤礽道:“没问题,相信我!”

康熙弹了一下胤礽的额头:“相信你个头,去玩吧。”

胤礽笑嘻嘻道:“谢谢阿玛。走,陈师傅,快去快去。”

陈廷敬无奈:“是。”

小太子真的好讨人喜欢。皇上怎么这么会带孩子?

胤礽找陈廷敬带他玩,可不只是想玩。他有些疑问想让陈廷敬解答。

现在三藩平了,台湾回来了,噶尔丹还没有叛乱,大清迎来短暂的和平时期,可以搞经济建设了。

陈廷敬是康熙朝最著名的汉臣之一,后世也有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

咳咳,电视剧……肯定是虚构居多。一个汉臣就算再厉害,在大清前期也不可能有太大权势。但陈廷敬确实是个奇人。

他先担任礼部侍郎,然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除了兵部和刑部没去过,其他什么部门的活都能干,堪称全才。

陈廷敬死后谥号“文贞”,还是文臣谥号排名第二。而在大清朝,谥号“文正”的都夹杂着皇帝的私人情感,所以“文贞”可以说是文臣第一也不为过。

胤礽要问的是现在户籍、税务、钱制等问题。他想知道,现在的大清能不能支撑住一支跨海的海军。

只要咱们海军出门了,打胜仗了,就能自给自足。但自给自足前,总是需要投资啊。

太子的问题肯定都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陈廷敬知无不言。

他虽然现在还未去户部,但也对户部的事非常了解。这也是很快康熙就会把他调去户部的原因。

胤礽一边放着小烟火,一边叹气:“大清还是有点穷啊。”

陈廷敬失笑:“大清不穷了。前明的国库大部分时候都不会超过一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