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第2/3页)

前者说陌生也不尽然,虽说是第一次见,但对方身份上却同姜舒有些联系。

其乃谢闲第六子,也就是谢愔的六兄,谢家唯一一个从武之人。

当初飞鹰队解除衡川被困之危后,虽城未攻破,但魏国倾覆却是事实。

彼时,北地政权刚建,前朝官员凡有志向者纷纷北上谋求新出路,而身为曾经的步兵校尉,谢锋却选择留在了南地。

他知晓,只要胡人建立的楚政权存在一日,汉人就一日不得安宁,因此,南地将来必然会爆发大战,而战争对于一个武官而言,就是最好的晋升机会。

于是和父亲商量之后,他便选择带着手下的一千士兵投奔了步惊云。

与谢锋的主动投奔不同,鲁坚则是受他的上级——沧州刺史高康所派而来。

这次的战事,姜舒并未向任何人借兵,沧州派兵实属出乎他的预料。

但仔细一想,高康有此举措也并不难理解。

魏王亲自南征,攻楚决心昭然,此战若是得胜,则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可站在高康角度,却要提前敲响警钟。

身为沧州刺史,他既是大世家家主,又是前朝的镇南大将军,独掌一州,手握重兵,这样的存在对于新王朝的统治者而言,绝对是个需要提防的心腹大患。

姜舒心忖,高康定然也是知道这点,才会思考自保之计。

与其坐等将来被夺兵权,成为掌权者立威的开刀对象,不若现在就提前表态,主动交出一部分兵权,以示自己并无威胁。

他的想法从他派出的对象就可看出。

鲁坚乃寒门出身,身后并无根基,是个易于掌控之人,但同时其执掌水军,手下所率的一万兵士皆擅长水战,又是个十分重要的兵种。

高康将这样“诱人”的部下派出,不可谓不真诚,其明摆着就是要把这一万水军送给姜舒,是再明显不过的示好。

对于这样的示好,姜舒自然乐于接受。

他目光看向鲁坚,对方一对上他的目光便露出了正经大方的微笑。

光从外貌气质来看,这鲁将军像是有几分本事的。

鲁坚似乎也知晓自己被派来的原因,且乐于把握这次立功的机会,从一开始就显得十分融入会议的氛围,积极地参与战略讨论。

由于陈南郡的水路较发达,他似乎一直认定自己能派上大用场,故乍然听闻步惊云准备从陆路进攻,先打伏龙县时,他显得有些不解,直率地提出疑问:“陈南郡水路四通八达,自水路进攻可直取江清城,相较之下,陆路行军艰难,将军如此岂非多费周折?”

闻言,步惊云先看向姜舒,得到对方的点头示意后,方命人将一个大型的军事沙盘搬入堂内,尔后在鲁坚惊讶的目光中,利用沙盘向对方讲解缘由。

“不从水路进攻的理由有三点,一,主公乘船南下,此事敌军早已知晓,必然会对水路多增防备;

“二,陈南郡水路虽然发达,但我派人实地探查过,幽门与陈南郡之间的河流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有的地方河道宽阔但水浅,有的地方水深但河道狭窄,像邢桑曾用于进攻衡川的那种艨艟小艇可以自由通行,我们的大船却极容易搁浅阻塞。

“而如果放弃大船,转用小船,我们的关键性武器则难以运送。”

步惊云神色严肃道,“至于第三点,就是进攻路线问题。我们此战目标不在陈南,而在渚陵。”

进攻路线这点,除步惊云自己,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他的具体想法。

闻言,卢青便开口询问:“陈南郡不定,会否受敌军前后夹击?”

他的疑虑也是其他人的疑虑,毕竟凤溪关对面就是陈南郡,从地图上看,这块地方就像是楚国插入魏国地盘的刀尖部位,这刀尖不打下来,直接去打刀刃,确有可能遭到敌方的夹攻。

“所以我想以陆战为主,水战为辅。”步惊云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上演示,“进攻主路线是从伏龙县倾斜往下,上泓、嵩城、巨川,最后是敌国首都,乌烈城。

“至于上方的陈南郡,需要派兵牵制,水路、陆路都要设防,不过我们只要防备他们从后方偷袭,而不需要进攻,所以用不着大量兵力。

“当然,正如大家所想,先攻江清城也是条线路,而且是条更为稳妥的进攻路线。但即便我们拥有武器优势,攻城再迅速,夺下一郡也需要耗费巨大的物资。”

说到这,他抬起头来,目光扫向众人,沉声道:“炮火开路,很猛,也很烧钱。”

此言一出,姜舒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们的火炮的确是对敌制胜的关键性武器,但不论火炮还是弹药都有限,这样的武器用在陈南郡并不划算,只有用在敌人的老巢,那座传闻中铜打铁铸、坚若磐石的乌烈城上,才是最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