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第2/2页)

其实天子的玉玺有很多,每一枚都有其各自的用途,但唯独这传国玉玺是特别的。

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正统和皇权天授,唯有获得此枚玉玺之人才是名正言顺的帝王。

突如其来收到这么个“惊喜”,姜舒没有多少高兴的情绪,只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必须找幕僚团好生商议。

于是当即便命人去请来秦商、张子房等人,将此事告知了他们。

谁知大伙在听完之后,都是一副喜眉笑脸的模样。

张子房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道:“这是好事啊!邢桑在南地建立了胡人政权,放眼天下,唯有主公可与之匹敌,中原动荡已久,人心思归一统,主公此时于北地建立汉人政权,正是众望所归。

“如今时机成熟,即便没有玉玺,我也要劝主公称王,而今有了这枚玉玺,那就更是名正言顺了,纵使主公登基称帝,也无人敢置喙什么。”

连一向保守的秦商也道:“谢太傅为前朝尚书令,亦是谢氏家主,其意志不仅代表着以他为首一派的前朝官员,更代表着南地的士族高门,今日他送这国玺予主公,便意味着南地士族承认主公之功绩才略,盼望主公可早日终结战乱,安定天下。”

刘汕点头赞成:“秦从事所言有理,群臣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无统,此时称王,乃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也。”

姜舒讶异,他怎么也没想到,本是开会商议谢闲送他国玺的用意的,结果现在竟变成了属下联合劝他称王?

这会否太过突然了一些?

或许是未同家人亲属商量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谢愔、步惊云及其所率大军不在郇州,姜舒总觉得不怎安稳。

见他不言声,张子房又再度劝道道:“主公,称王一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啊。”

面对众人殷切的目光,姜舒认真考虑起来。

他想,他之所以感到不安,是因为这份责任太大,一旦称王,自己便再无退路,必须承担起立国安邦、匡扶天下的重任。

届时,他所要治理的将不再是一州之地,所要管理的也不再是一州百姓,而是四海九州、万里河山,他得对全天下的黎民百姓负责!

身为人主,站在峰顶,稍有差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思及此处,心中很难不产生惶恐畏怯。

但除此之外,姜舒亦感到胸膛热潮涌起,他孜孜筹备奋斗已久的抱负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候。

事已至此,他早已选择了这条道路,又何来什么退路可言?

能做的唯有不计得失、一往无前而已。

安静片晌后,姜舒稍稍闭了下眼,再睁眼便已坚定决心。

他缓缓起身,目光沉着地看向众人道:“好,那便择吉日,对外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