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贺仪(第2/2页)

五爷自然知道狄青之名,却没想到狄将军居然还跟八王爷有关系:“狄娘娘是狄青的谁啊?”

说话间,黎望已经处理好食材将锅盖盖上,又调整了炉火大小,这才净了手推着五爷出去。小厨房里食物香气浓郁,外面就好多了,五爷不舍地瞥了一眼里面,道:“你这锅汤,几时可以吃啊?”

“还须好几日呢,须知好汤需要炖,况且这才哪到哪啊,才只是开篇,之后才是绝味。”黎望将门关上,又岔开话题道,“至于狄娘娘,乃是狄将军父亲的姐姐,也是他现在唯一的亲人。”

关于狄将军的成长经历,朝中许多人都知道,他年少时混迹街头,还与人斗殴被抓投入监牢,因此脸上还留下了刺配的字,寻常人以此为耻,狄将军却以此为鉴,即便如今功成名就,也没有用药水洗去脸上的字。

“竟是如此?难怪将军府都没什么人影了。”五爷概叹完,又惦记灶上那锅汤,忍不住道,“那你倒是给个准信,这汤到底何时能好啊?”

“好了你也喝不到,这是给八王爷的寿礼。”

什么?竟是如此?!

什么东西最遭人惦记?那自然是闻得到却吃不到的美食了,五爷原本是存了五分的想吃,但听到这话,心里的期望直接被拉满,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日,他都忍不住造访黎家。

也因此,五爷几乎是见证了这锅浓汤的诞生。

鲜和香已经无法形容这一锅海陆汇,也不知黎知常是怎么做到的,光是闻到空气里浓郁的香气,白玉堂就能想象到这道汤的味美了。

若与这道菜相比,往常那些菜,都像是黎知常随便糊弄出来的了。

其繁复考究,简直比黎知常做的考题还要复杂。

“我可听说,隔壁李侍郎都来拜访过三回了,这锅汤,还没好吗?”五爷表示不贪心,就稍微尝一碗就行,巴掌大小那种也行。

“没有,什么食材什么时候放,都是有讲究的,既是送礼,那必须得在最恰当的时辰放,否则就浪费了我多日来的准备。”

说起来,这还是黎望第一次在古代做师父传给他的膳方,佛跳墙嘛,在现代虽然说不上普遍,但只要咬咬牙,也不是吃不到的美食。

但在这会儿,还没有这道菜,黎望看到五爷带回来的海货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道菜。

所谓神佛闻了都要跳墙而来,便知这道菜有多香了。

当然这道菜有多香,就有多难做,反正如果是他自己,绝不会花这么多日做一锅半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汤。

相较于这馥郁浓香的醇汤,黎望个人还是更喜欢菌汤类,简单快手,想喝就能喝到。

但很显然,五爷不这么想,他都馋了好几日了,怎么的都要来一碗。

好在黎望吊了这么久的汤,等到八贤王生辰当日,还是匀了一小锅炖在自家的炉灶上,至于大部分用荷叶封口,亲自送去了八王爷府。

八贤王此刻正在招待好友们入府吃宴,因不是整寿,所以并不准备大办,请的也多是至交好友,晏公、包公和黎爹他们,自也在其中。

黎望是跟着黎爹一起来的,送礼却并非一起送。

事实上,连八贤王自己都忘了当日在开封府说的话,直等到黎望提起,他才想了起来,刚要说贤侄不必当真亲自做寿宴,就闻到了一股堪称浓郁霸道的香气。

八王爷当场就想,这般的鲜美味道,但凡是个有味觉的人,恐怕都拒绝不了。

而等到黎望将盖在上面的荷叶尽数取下,这霸道的香气几乎是在刹那间铺陈来开,有人甚至还情不自禁地吞了口水。

好家伙,黎爹眉头忍不住跳了跳,他就知道不能让大儿子跟来。

别人家儿子送宝物,他家儿子呢,送……宝菜!

这锅汤在灶上都炖了好几日了吧,臭小子居然连个声都不吱,合着是送给八王爷的生辰贺仪啊!

这么香,光是闻味道就知道非常好吃了,八王爷自说不出拒绝的话,当即就开心地收了这份特殊的贺仪,然后……就对上了各位挚友堪称殷切灼热的目光。

好家伙,早知道如此,就少请几个人了。

八王爷也很无奈,但在对上自家夫人的目光后,他只能依依不舍地命人分食,不过还没等他坐下来细细品味这汤,下人便来报,说是狄将军从边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