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章合一(第5/7页)

何熙都跟着乐起来了。

这已经上了五楼,上次见过的办公室王主任已经等着了,瞧见徐海信就过来了,“厂长,都到齐了。”

徐海信就嗯了一声,带着何熙往里走,叮嘱她:“不过,改造可不只是机器的事儿,等会儿你会看到厂子里的千姿百态,哎!”他叹了口气,里面有无尽的无奈,还有不可动摇地坚定,“改革实在是太难,可大浪潮之下,不改不行!别害怕,你只管听,什么也不用管,开完会咱俩再交流。”

何熙就想到了那位王川华副厂长。

徐海信说完,带着何熙进了海州厂的会议室。

这会儿房地产不发达,厂子里的地都大得很,所以会议室的面积也很大。

中间放着一张足足能够坐下二十人的桌子,围绕着桌子,还摆了三圈折叠椅,恐怕能盛下上百人。

不过这会儿,会议室里只有七个人,有认识的,技术科主任郑文华,销售科主任霍知松,办公室主任王主任。还有见过一面对她视而不见的王川华副厂长。

还有其他几个人。

徐海信直接介绍:“这是我请来的改造t185的顾问何熙,何顾问。虽然没见过面,不过应该都听说过,上个月的气缸套就是何顾问帮忙解决的。非但如此,何顾问还给技术科讲了一堂关于气缸套凸肩问题的总结课,经过验证,效果非常好,大家欢迎一下吧。”

他声音一落,会议室就响起了了了几声鼓掌。

随后,徐海信就给何熙介绍其他人:“何熙,这几位你都认识了,给你介绍一下没见过的。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王川华。”

王川华恐怕也没想到,徐海信居然不经班子研究,还真给了何熙一个顾问的头衔,脸色不太好看,说话有些阴阳怪气:“小何顾问,可真年轻啊。符合规定吗?王主任。”

王主任笑笑说:“何顾问不走编制,属于外聘,符合规定。”

王川华更没想到,何熙居然没要编制,他有点意外,哈哈笑了两声:“那就好那就好。”

徐海信这才介绍另外三位:“一装配车间主任邬大河,二装配车间主任步镜音,热电厂厂长袁晓雪。”

何熙看过去,邬大河长大人高马大络腮胡,有五十岁的样子了,看着就不好惹,看她一眼。

步镜音四十五六岁的样子,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看起来像是个知识分子,冲她笑了笑。

袁晓雪是这八个人里唯一的女性,五十岁的样子,留着齐耳短发,看起来有点严肃,对何熙点了点头。

徐海信介绍完了就说:“你坐下听听吧。”

说完,自己就去了为首的位置坐下。那边王主任已经带着工作人员,开始分发资料。

何熙坐在了最后的位置,所以资料是最后一个给他的,王主任还挺好,甚至给她了一支笔,何熙冲他笑了笑,然后才低头看这资料。

资料只有两页,两面都有印刷,上面的内容密密麻麻,显然是为了节省纸张,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大比武,汇总了最近几年部里举行的大比武情况罗列。二是应该是当初t185投产下发的文件,上面也是罗列了生产t185的厂家。

这些资料,何熙这边倒是没有,她慢慢翻看,徐海信已经讲了起来。

“今天开个小范围会议,这次ts1号拖拉机引进,本来部里是属意江城厂的,现在决定要进行大比武来看看哪家厂子合适。这次会议就是讨论一下,大比武可能参与的厂家,比试的内容,还有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分配。”

“资料发下去了,你们看看,说说有什么想法?”

何熙就在末尾看着,霍知松和郑文华恐怕早就看过这些资料了,这会儿依旧低着头,一副认真的样子。

步镜音和袁晓雪边看边用笔划。

邬大河和王川华对视了一眼,然后王川华低头下去,邬大河将资料扔到了一边。

几分钟后,郑文华先开的口:“我先讲两句吧,我认为这是好事。泰斯集团在世界排名前十,这次国家准备引进泰斯91重卡,搭配引进一条拖拉机线,就是ts1号拖拉机,这款已经上市十年时间,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是非常实用的一款轻型拖拉机。”

“它配套的是t190柴油发动机,单缸、四冲程、缸径90、风冷,技术比我们现在的t185发动机要领先最少十五年。如果我们能够拿下这条生产线,那么不久后,海州厂将会跟江城厂阳城厂一样,跻身全国一流拖拉机厂,甚至更高。”

“无论从前途还是经济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拿下这次大比武。”

郑文华显然是那个抛砖引玉的砖,所以说的都是大面上的东西,为的就是让大家讨论起来。

果不其然,郑文华话音一落,邬大河就开口了。

“的确是好东西,你说的也对,如果真能引进,我们厂就会更进一步。可是老郑,不能刚画大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