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前世结束(第2/4页)

陆则恨不能杀了当时说出那些混账话的自己,他悄悄把宫中的御医请来,给阿芙看诊,但即便是御医,话也说得很含糊,“世子,这位娘子的情况,实在异于一般的妇人……况且这妇人生子,本就是难事。下官也只能尽力而为……至于这结果,还是要看天意。”

这并非陆则想要的答案,但他心里也清楚,哪怕他用权势,逼着御医说出他要的答案,也只是自欺欺人,没人能保证,阿芙和孩子一定能平安。

孕育孩子的辛苦和艰难,远远超出了江晚芙现在能够承受的范围,随着月份越来越大,她日益消瘦,但她的精神却比以前好了不少,很听大夫的话,每日都会在院子里晒太阳。大夫说,多晒太阳,对孩子好。

陆则几乎把能放下的事,通通都放下了,日日守着她,她闭着眼,枕着他的膝晒太阳,他便在旁边念书,多半是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往往念不到几页,她便要睡过去。

陆则便只好把书放下,抱她回屋里,静静地在旁边守上一下午。

陆则惧怕去看那个隆起的孕腹。他曾经很期待这个孩子,但现在,那些期待,已经被日复一日的惧怕和不安,消磨得所剩无几了。

有时候,他甚至会想,没有这个孩子就好了。他当时只是一时冲动,他并不是把孩子看得比阿芙重,当时脱口而出的话,也只是恨她不爱他,一时的气话。

但孩子已经在了,他没法把它从阿芙的肚子里拿走,甚至也不能流露出一点点的焦虑。

日子一日日的过,从冬到春,陆则偶尔进宫几回,碰见过明安公主,宣帝亦玩笑似的提起,他未娶妻,公主亦孀居,何不结成良缘。他自然拒绝了,宣帝倒也并没有不高兴,更没有强求,陆则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战事起,藩王起兵,瓦剌撕破盟约,与蒙古同日发兵,内忧外患,边关九镇危在旦夕。陆则进宫,不出意外的,内阁的意思,是让他带三大营去支应。一来,镇守边关,本就是他身为人臣、身为人子,理应承担的责任,二来,朝中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换句话说,除了去,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仗一旦打起来,他必然不能在阿芙分娩时赶回来,他必须找一个信任的人,替他照顾她,思来想去,陆则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永嘉长公主。

他去了明嘉堂,见了自己的母亲,告诉了她阿芙和孩子的事。要说,便避不开阿芙的身份,他眼下没有时间让母亲慢慢地接受阿芙,只能把所有的错处,都揽到自己的身上。

“此事错全在我,是我一时昏了头,强逼她从了我。”

母亲气得发抖,冷声质问他,“你既知道错在你,为何还不悔改?这世上有那么多女子,你偏偏要去碰你兄长的人……她是你长嫂,一介弱女子,她过得还不够难吗?你还要逼迫她,欺辱她,我难道就是这样教导你的?!”

陆则静默了会儿,跪了下去,道,“母亲,我早回不了头了。我什么都可以割舍,唯独她,我舍不下,也放不下。战事紧急,我不得不赶去宣府,既生在陆家,便不惧死,亦不惧战,可我唯独放心不下她,她体弱,又怀着孩子,受不得半点刺激,我今天来,只求母亲念在儿子的份上,照拂于她。我愿任母亲打罚,绝无二话,只求您……照顾她。”

母亲最终还是心软,答应了下来。

陆则没打算现在让二人见面,阿芙的情况不稳定,母亲虽不会为难阿芙,但大夫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再刺激她,任何事都要徐徐图之,陆则不敢操之过急,只求母亲能替他盯着葫芦巷,有什么事情,便代为处理。

母亲看了他一会儿,没有多问什么,答应了下来。

几日后,陆则领兵北上。

这一仗打得很艰难,藩王、蒙古、瓦剌三方联合,战线拉得太长,本就对他们不利,加上后方的粮草常常延误,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他与父亲合力镇压了起兵的藩王,收归了叛军,准备把集中兵力对付蒙古瓦剌骑兵的时候,京中传来消息。

母亲病逝了。

他放下战事,赶赴京城,临走的那一日,父亲来送他。好像只是一夜之间,父亲老了很多,本就寡言的人,愈发的沉默了,直到他带人走前,他也什么都没有说。

去的时候,还是初春,春寒料峭,回的时候,却已经入秋了,他行到半路,收到三叔拼死送出的密信,母亲是死在宫里的。母亲去世前,宫中一道圣旨,把祖母和母亲接近了宫里,而后便传出了母亲的死讯,如今祖母仍软禁在宫中,连三叔等人都不能得见。甚至母亲的死,也很蹊跷,说是病逝,但实际上在入宫前,她都还好好的。

三叔的信,彻底撕开了皇室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