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页)

不过这些事听起来多,却压根不是谢时如今操心到苦夏毛病都犯了的归因,他愁的事情另有缘由。反倒是杨老先生心思玲珑,思索半响,放下冰碗,忍不住道出了多日的疑惑:“听闻探微专擅农业,不仅制了广为所用的新犁,还育出了增产的仙稻。近来你总往城郊田庄跑,可是这仙稻出了状况?”

一听到或许是仙稻出了问题,其余人也纷纷紧张起来。这仙稻自他们来到乐县后,便屡有听闻,本以为只是民间杂剧班子胡编乱造的事物,不可信,哪知道这仙稻竟是出自谢时手中,且确有其稻!不少儒士哪怕半信半疑,不通农事,也对其关注得很,恨不得去田中就近观摩一番,只可惜谢时推说此时田中稻种还未长成,还看不出什么不一样来,诸位才歇了这心思,这会儿听说这人人翘首期盼的仙稻可能出了问题,自然担心。

这可是据说亩产能够翻倍的仙稻!正值乱世,大半农田受战火波及,荒废无耕,百姓流离,但凡心怀天下之人,谁人不盼望着有此仙稻救命救世呢!

“先生们放心,非吾田中水稻出了问题,”谢时赶紧安抚住在座诸位,又详细解释:“诸位先生想必都有所感知,去年冬日气候异常,乃极寒之冬,便是福州都降了几场大雪,当时晚生心中便担忧来年气候将旱,于农事不利,没想到如今担忧成真了。

说到此处,清隽绝伦的青年微微蹙起眉心,叹道:“时值小满时节,江河却不满,反而日益干旱,谢庄的试验稻田因晚生早修了水渠,灌溉不成问题,加之试验稻种本身便耐旱,所以倒是不必担忧。但晚生听闻其余地界的农田如今因雨水不足,夏收恐收成减半,尤其越往北旱情越严重,晚生不免心中时刻担忧。”

老百姓日子本就不好过,若是再加上旱灾,那这天下可就更乱了!谢时不禁无奈叹息,他无能为力,只能一手做好防旱防蝗方案——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接着每天更加勤快往谢庄跑,守着田间的宝贝试验苗。通常情况下,人无法胜天,旱情一旦来了,谁也阻挡,哪怕谢时手上有高产粮种,也不可能撒豆成兵,一下子种出大量粮食来养活天下百姓。

试验苗虽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但旱灾不会只影响一段时日,好些地方一旦经受旱灾,生机在几年之内都缓不过来,所以谢时手上这些高产稻苗,其实是为了大旱之后的民生恢复做准备。

谢时的担忧不无道理,此时的福州,韩伋案桌上便堆满了来自各地的书函和军情战报,身穿玄袍头戴玉冠的男子手中翻阅一封封文书,眉头皱紧,半天都没松开过。长江中下游的旱情竟是比福州、乐县等南地还要更严重三分,波及范围也更广,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连春播都无法顺利开展,官府也无所作为,甚至表示税赋照旧,走投无路之下,不少地方的百姓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

民心向背,大厦倾颓,竟到了如此地步……这是天要亡蒙朝也,时机已到了……

韩伋放下信件,走到窗边远眺,却是忽然想起远在乐县的那人。听闻他的阿时近日在书院讲会上演了一出名为《仁道》的新剧,暗讽朝廷□□不仁,为他撑腰造势,他韩某人有幸得此阿时这等“仙人”相助,岂非证明,天道助他颠覆这乾坤?

可惜听闻他的“小仙人”近日犯了苦夏的毛病,又总往田庄跑,也不知是不是因担忧旱情引起的,本就不甚康健的人儿,若是再消瘦下去,身体可吃不消。韩伋思及此,暂时放下公务,研墨挥笔。

于是昨日刚往乐县来回跑了一趟的信使又揣上主公的信笺和备下的开胃小食,熟门熟路往乐县而去……

信使苦笑:两位大人(谈恋爱)开心就好,不必管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