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刘勐一琢磨主上这话,忽然大悟。这里头涉及到一桩前朝旧事,孙汜曾祖父孙叡乃前朝大臣,执掌二州,万万没想到,元兵南下时,孙叡见己方不敌,便直接投了敌军,后来还入朝为官,官至尚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虽天下有人怒骂其乃事二主的不忠不义之臣,但也有人为其辩驳,称其投降是为了百姓免受蒙人的骑兵践踏,情有可原。这其中的是非功过,自有后来人说,但韩伋作为孙家的前主子之遗脉,确实最有资格点评。

“既如此,传令下去,明日进城。”刘勐立马应下,神情兴奋,紧接着,又听帐外有斥候来报。

“急报!章城所驻徐军有异状,似全体正整装准备拔营!”

韩伋眉头一挑,淡淡道:“来得正是时候,”他复又看向刘勐,吩咐道:“快马传信齐将军,命其轻装奔袭,先率骑兵攻下章城附近。”

项甲等人打着瓮中捉鳖的主意,殊不知韩伋也是!

等人下去后,韩伋继续拆开另一封信,这是他之前派去陈郡探查谢时身世的人,这些是韩家世代培养的细作,遍布各处,虽说谢家这等大世家有意掩盖的家丑秘辛不好查,且要追查的是二十年前的旧事,但还是躲不过他们抽丝剥茧的法眼。

信中禀道,二十年前,时任谢氏少主的谢家三郎惊才绝艳,美名远扬,受皇帝召贤,却拒不打算仕蒙。谢家三郎不愧是当时陈郡谢氏最为出色的天骄,他看得很清楚,皇帝虽然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但自家身为汉人世家,绝对无法得其重用,且谢三郎是传统的儒士,他认为陈郡谢氏数百年来,皆汉家臣子,凌然风骨,又受前朝恩泽,岂可卑躬屈膝,向蒙人称臣!

因此,谢三郎极力反对父亲劝其入朝为官的做法,父子俩一度关系冰冷至极点,谢大族长认为三郎乃书生意气,幼稚可笑,罔顾家族利益,到最后甚至还动用了家法,将人关进了祠堂反思,还放下话来,不准任何人给他送吃的喝的,他倒要看看他能固执到何时!

而于此相反,谢三郎的庶弟谢五郎却是非常赞同父亲为新朝效力的选择,于是他一边假借探望之名为祠堂的嫡兄送去混入毒物的火烛和熏香等物,一边在谢父面前极力表现,很快博得谢父欢心。

后来谢三郎虽然出了祠堂,却渐渐虚弱直至病重,外人只以为是天寒地冻的,又只能吃其夫人王氏偷偷送来的干冷点心,这谢三郎关祠堂不慎关出病来,就连谢三郎本人也是如此觉得,到死前都万万没想到竟然是昔日同自己关系最好的庶弟的暗害。

而当时的谢巨乃谢家培养的家厨,曾因失误差点被主子发卖,还是谢三郎的夫人王氏保下了他,因此当他无意间发现,府上竟然有人在怀有身孕的王氏所用吃食中下药时,便意识到了三郎的死可能不简单,他立刻将此事告诉夫人王氏。

王氏自夫君病逝后便愈发体会到了这谢氏几百年世家背后的腌脏晦暗之处,闻言立马敏锐意识到,有人想要她和三郎的遗腹子命丧黄泉,而能在她的饭食中动手脚,必定是府中有权势之人,而这些人中希望她和孩儿死得悄无声息的,只有那么几个,她一介遗孀,自然无法同他们相斗,这谢家不能留了!

王氏很快便以不忍触景伤情为由,由谢三郎的亲部护送着回娘家,然而万万没想到途中便多次遭到暗杀,护卫大多因护主而死去,最后谢巨当机立断,更改了目的地,南下流落到了乐县,隐姓埋名以一家三口名义定居下来。奉命调查此事的谢五以其母子遭山贼所害结案。

彼时的谢氏族长即谢父在失去嫡子及其妻儿后,虽也后悔不该盛怒之下疏忽嫡子,又因悲痛过度忽略其妻儿,但逝者已逝,当前要紧之事是如何接住朝廷递来的橄榄枝,好让谢氏在新朝站稳脚跟,重新回到大世家的地位。

此时颇得谢父欢心的谢五郎便提出,他愿代替兄长入大都为谢氏经营势力,谢父如今就这么这个能干的儿子,自然欣慰应下,井不断将家族资源送往京城……

于是,谢五郎谢庸踩着谢三,又斩草除根断其旧部势力,靠着谢氏扶持,由此成就了今日的谢相。

关于谢巨和王氏这一段,细作未能查清楚,但谢时后头跟着的另一封信中提及了这一段,补充了王氏为何离家又遇害的前因后果。谢庸做事极其小心谨慎,即便是细作都未抓到其太多把柄,还是从一位当年负责祠堂清扫事务的谢家老奴中撬开的口子。

韩伋放下信件,方才被谢时的一句情话拨动心弦所掩盖?下的盛怒浮现出来,这谢璞竟打上了谢时的主意,这完全就是触了韩伋的雷区。

本来韩伋只打算拖着招安使团,借此转移朝廷的关注,好为自己接下来的出兵争分夺秒,等目的达成,彻底撕破脸皮,便将其赶走,如今看来,他脾气还是太好了,别人都敢动他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