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天下人不如陆闯王(第2/3页)

韩是春秋小国,不同于齐楚秦赵所含意义。使孙可望为韩国公,一是能显大顺对其优待重视,二来也能从这国公封号表明约束之意,倒也两全其美。

要不是考虑已内定美德法英四国公,再封一个西国公实在有些恶趣味,陆四说不定还真就将西班牙给孙可望了。

监国定了国公基调,说是询问文武,谁赞成,谁反对?

但又有哪个会脖子硬的继续反对。

两相折中,封王太过,封侯不合适,便是国公了。

为体现赏不逾时,也为抓紧“和平”解决盐场堡的李定国,陆四在兵政府尚书陆之祺的建议下,特命礼政府尚书巩焴代表自己,也代表大顺朝廷亲往花马池册封孙可望为韩国公。

同时传谕嘉奖宁夏巡抚赵忠义以下官兵,命行营记功叙优,待班师京师再行封赏。

文武私下议论,监国曾许擒斩孙可望、李定国者皆封郡王,如今孙可望被宁夏巡抚赵忠义击败迫降,怕那淮扬小子一个郡王封爵是跑不掉了。

正在盐场堡同李定国对峙的第四军提督左潘安、第九军提督李成栋对郡王之封也是极为眼热,恨不得马上提兵攻进盐场堡擒斩李定国,偏行营不让进军,无奈只得憋屈在营中。

陆四原是准备让巩焴直接将孙可望带来行营,并立让孙可望前去盐场堡说服李定国来降,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却建议让孙可望先往固原一行,以让西北军民皆知可望来降,好达“政治攻势”。

左右李定国困守盐场堡也飞不出去,陆四便同意宋企郊的建议,让巩焴带着孙可望先到固原去“游下街”,并谕令兴国公李过、甘陕总督孟乔芳、陕西巡抚张国柱、甘肃巡抚汪兆龄等可在固原或平凉同孙可望见见面,“以显我朝优渥其心”。

巩焴一行快马加鞭,数日便抵花马池。

于城中已被宁夏巡抚赵忠义等人款待数天的孙可望闻大顺监国特使至,心中忐忑,不知命运如何。

待知大顺以国公相授,并派礼政府尚书亲来册封,孙可望疑虑之心顿去,也是倍感荣光,立时向行营递上“愿抚义弟定国,以成一统之盛事”的奏疏。

疏中有这么一句“西营兵马将士愿咸奉大顺监国陛下,地方百姓皆入大顺之版图。”

奏疏急递至行营,陆四看后不禁莞尔一笑,对左右道:“东府爷雄心不再喽。”

……

镇戎所。

甘肃巡抚汪兆龄、陕西巡抚张国柱接谕令后,两位大顺的封疆一前一后赶来此地,一番部署之下热烈欢迎由礼政府尚书巩焴陪同前来的韩国公孙可望。

原本第十一军提督,原西营定北将军艾能奇也接到谕令,要其同义兄孙可望一会,可艾能奇却是没有奉谕前往镇戎所,而是上书行营称自己染了风寒不便行动。

陆四接艾能奇回奏,知艾能奇可能是为了避嫌,也可能是不好意思与义兄见面,所以这才托辞不肯去镇戎。也不点破,回信艾能奇好生“养病”,又命选三根从辽东缴获的百年人参为艾能奇送去。

从前的大西左丞相,今日的大顺汪巡抚与韩国公也是面子上的应付,二位五十步莫笑一百步,各有春秋,心中彼此如何看对方,也都没有意义。

倒是陕西巡抚张国柱对韩国公很是热情,宴会之后便请孙可望为军情献策。

没用张国柱多说,孙可望就结合现西北各地西军残余活动情况献策,还同张国柱等人进行图上作业。

“可望绘图极为讲究,有同聚米为山,了如指掌。”

在给监国的密奏上,张国柱由衷佩服孙可望的军事才能,感慨道:“可望,实良帅。”

为了不负大顺给予的韩国公,孙可望建议其部将杨万年、王会等人由张国柱节制,又留吴逢圣等十几人于甘肃巡抚汪兆龄,以备“军前不时应用”。

固原短短数日,孙可望于政、于军、于民各有良策建言。待出发前往行营时,孙可望闻大顺意欲以其义弟刘文秀第十二军入川作战,急忙上疏奏言:“大兵入川,臣报效之日。川中形势,臣所熟悉。或偕诸将进讨,或随大臣招抚诸境,庶少效奉国初心……”

听闻孙可望有入川为大顺效命之意,甘陕总督孟乔芳却是上了一道密奏,称第十二军提督刘文秀仍心怀故西,所以绝不可使孙可望同刘文秀合营,重掌兵权。当置其于监国心腹之中,不可令脱。

看过孟乔芳的密奏,陆四留中未发,只叫人催促可望速至行营。

孙可望的归降也的确令西北各地形势大好,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境内小股西军残余,在听闻东府爷都降了大顺后,纷纷放弃抵抗往顺军占据地方投诚,前后多达十数股,近两万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