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路见不平(第3/5页)

二夫人说着,发现莫衡没有看她,而是继续盯着眼前的画,刹时怒意上涌。

“你日日盯着这些画有什么用!?是能当官,还是能赚银子!?”二夫人说罢,随手摘下一副墙上的美人图,“啪”地扔到地上,一脚踩了上去!

“你若是能长进些,你母亲也不至于日日受这种委屈了!如今莫崇和莫寒都死了,你怎么还如此没用!你……”

“够了!”

莫衡心疼地看着地上的画作,低吼出声。

他转而看向二夫人,面有愠怒:“是啊,我是比不上莫崇和莫寒!大伯血战沙场,言传身教,伯母端庄大度,慈爱温和。而我的父母呢?”

“一个嗜赌成性,一个斤斤计较,就爱背后嚼舌根!这个家,我受够了!”

莫衡面色铁青,一把将桌上的笔墨纸砚推到地上,而后,便冲出了房门。

二夫人一怔,也怒道:“你有本事,出去了就别回来!”

-

二房争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怡苑。

老夫人午睡起身后,便听林妈妈说了这个消息。

老夫人轻叹一声,道:“莫衡本该是个好孩子,被二房两口子给耽误了……”

林妈妈也道:“莫衡公子如今是镇国将军府的独苗了,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只怕……”

老夫人若有所思,道:“映月回来了么?”

林妈妈答道:“夫人今日出去看铺子了,似乎还未回来。”

老夫人怅然道:“原本以为莫衡经此一事后,能懂事些,可他还是这般说走就走……如今镇国将军府的担子,都压在映月身上了。”

老夫人每每看到沈映月,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她早年丧夫,为了将几个孩子拉扯大,也是历尽艰辛。

老夫人沉思一瞬,低声道:“四房那边……最近如何?”

林妈妈摇了摇头,道:“还是老样子,四爷日日饮酒……四夫人依旧一声不响地照顾着……”

老夫人长叹一声:“老四也是可惜了。”

-

沈映月回到镇国将军府之时,已经接近傍晚。

她才踏入竹苑,嘴快的巧云,便把今日二房发生的事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沈映月听后,沉吟片刻,道:“罢了,让他冷静一下再说。”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这一夜,沈映月在书房待到很晚,直到二更天,她才放下笔墨,回卧房就寝。

翌日一早,她便着巧霜去请廖先生。

廖先生赶到竹苑正厅之时,只见沈映月面前放着厚厚一叠宣纸。

廖先生有些疑惑,问:“夫人,这些是?”

沈映月笑了下,将一叠宣纸递给他:“生财之道,先生不妨坐下慢慢看。”

廖先生便抱着一叠宣纸坐下,他一张一张,细细看去,有的宣纸上画了图,有的宣纸上写了经营思路、规划等.

廖先生快速翻完,思索了一会儿,试探问道:“夫人……想开一间以承接女客为主的茶楼——流光阁?”

沈映月淡淡道:“可以这么说。”

事实上,她想开的是“沙龙”,意在为古代的闺秀夫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社交场所。

廖先生回想了一下,道:“从昨日宋小姐的描述看来,如今京城的闺阁圈子里,时常会开展聚会,但除了各自家中,却没有其他合适的地方……可见,她们是有需要的。”

沈映月淡淡一笑:“此为其一,其二是,镇国将军府在朝中的影响力,也许可以靠这种方式承载。”

廖先生听了,有些不解。

沈映月看他一眼,道:“当今的世道,人无非分为士农工商四层,廖先生可知道,层级与层级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廖先生思量须臾,道:“对读书的重视程度?”

沈映月笑着摇了摇头。

“廖先生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您是读书人。”顿了顿,沈映月徐徐道:“层与层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掌握的资源和信息不同。”

廖先生一向求知若渴,听到这两个新词,忙道:“请夫人解惑。”

沈映月看了廖先生一眼,道:“我举个例子,廖先生莫要介怀。”

“廖先生科考了两次,却都因意外,与殿试失之交臂……从本质上来说,是廖先生想突破圈层,就必须遵循新圈层的严苛规则。这就好比千军万马要过独木桥——成功之人,少之又少。”

“但廖先生可知,官员的子弟,如何做官?”沈映月面上带笑,淡然开口:“就拿我父亲来说,若我是个男子,父亲可将我送去宫中,为皇子伴读……待皇子大了,可直接举荐我为官。若我运气再好些,直接跟了太子……那太子登基之后,我自会得到重用。”

廖先生面色顿住,点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小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