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10页)

怎么每天夜里都在……

莫惊春冰凉的手指抓着喉咙,懊恼地看着两腿之间的冰凉。

他决定以后夜里,都要在外间备水。

正始五年,七月。

莫广生带兵赶往成江,击溃了当时江面上的水贼。

与此同时,七月下旬,明春王起兵。

此举传到京城,尽管早有预料,但朝臣亦是哗然,朝廷加派粮草兵马的速度,迅猛得就像是从一开始就在暗地里准备一般。

数日后,莫广生和明春王在成江边上打了一仗。

明春王的军队中似乎配置着一种特殊的兵器,能够百步穿杨,甚至拥有着极大的穿透力。如此强大的兵器,让朝廷的兵马一时间难以为继。

八月,明春王和朝廷的兵马僵持。

同月,南渡潜逃的人数增多,不少是为了躲避战乱的百姓。

八月下旬,莫飞河在边关击退了异族的试探。

八月二十三日,朝廷截断了明春王的粮道,叛军为了争夺粮食,掠夺了恒氏。恒氏愤怒之下,提请抗议,数千恒氏族人参与抵抗叛军。

整个秋日,就在接连不断的邸报中度过。

朝廷到底是占据上风。

只是接连不断的战役,还是在不断消耗国力,而且如今这正是秋收的季节,偏偏却又在战乱。逃离的百姓压根无法管顾之前的收成,只能任由着那些粮食烂在地里。

正此时,焦氏一族,依着宗子焦遥的号召,毅然带人穿行过战乱之地,收割已经成熟的粮草,同时还留下了足够买卖粮草的钱财。临近焦氏的城镇收成悉数被焦氏抢救回来,而后这一大批粮草,最终又被焦遥送往军中。

时人有笑话焦氏在做赔本买卖的,却也有称赞焦氏大义。

天下人是会效仿良善之举的。

原本若是有人敢于在战乱中穿行,那岂非是要将命都留在那里。

可是当第一桩事情广为流传后,若是双方有人动手,这便活生生要将自己的脸皮扯下来踩。

明春王起兵是为了能够掠夺皇位,而不是为了将自己的声名弄得一败涂地。如果他们真的攻击了这些抢收的世家百姓,那他们肯定会背负骂名。可是如果不阻止他们,那这之后,朝廷的粮草却是不用愁了。

天见可怜,朝廷这前脚才刚刚烧毁了他们的粮道,以至于他们都没办法将粮草引过来。

结果眼下还要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主动送粮的事情,这让人情何以堪?

为了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叛军只能不情不愿地停止了攻击,转而……去抢收。

这实在是无法。

如果他们不收割的话,就会有世家百姓宛如虫子一般在他们眼前爬行而过,然后自顾自地收割粮草,然后再送给朝廷!

这样一来,那还不如他们自己收割,然后留给自己。

朝廷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暂时中止了此事,果然好算计。

是时,不少人心里都这么以为。

可是甭管是与非,这却是便宜了莫广生。

焦氏送来的粮草,在送到军营的时候,就连莫广生也吓了一跳,毕竟他跟焦氏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开始莫广生还以为此事有诈,却没想到送过来的居然是崭新的粮草,而且开始焦氏亲力亲为送来的。

莫广生:“……”

焦遥这个人的脑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管怎么说,焦遥第三次过来的时候,莫广生挤出时间跟他见了一面。

而后这样的絮叨就减少了。

如果焦氏有焦遥这样的人做宗子,那不得不说,至少这百年,焦氏不会走上歪路。尤其是在……莫广生眼神狠厉地看着眼前的敌人。

在正始帝的手段残忍之下。

到九月的时候,两军的摩擦才逐渐增多。

但是莫广生在过去几个月内已经适应了在多山地带的战役,尽管明春叛军占据地理优势,却丝毫无法阻止莫广生。

至于至于之前的清河王,就在半月之前,莫广生的副将刚刚抓住了他。

莫广生巴不得将清河王就地处决,以绝后患,但是此人罪孽深重,还是得押送京城。而广平王在清河王被抓后,就开始带人回到广平封地,重新巩固封地的城防。

除了明春叛军外,一时间,其他各地的叛乱都被压了下来。

莫广生谨慎地发觉了明春叛军的军队里,除了弓弩外,估计还有不少新奇的东西。

不过……

他看向昨日刚刚运来的朝廷补给。

莫广生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更透着难以遏制的杀意。

……再过几日,明春叛军会知道什么叫做寸草不生。

而相距八十里外,正驻扎着叛军的兵营。

明春王坐在军营内,穿着一件不算崭新的盔甲。他的脸上还有着少许灰尘,就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精疲力尽的大战。

坐在他的左右下方的是他的幕僚,还有的是之前跟着他从京城回来的人。